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洛麗塔》背後的閱讀方法和審美

《洛麗塔》背後的閱讀方法和審美

1955年首版的《洛麗塔》(Lolita)是在二十世紀受到關註(爭議)並且獲得極大榮譽的壹部小說。其作者俄裔美國作家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被譽為“當代小說之王”。

壹、《洛麗塔》背後的閱讀方法

俄羅斯作家有壹個特色,或者說是俄羅斯文學傳統,就是善於運用史詩筆法創作現實主義鴻篇巨制。代表性人物和作品有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肖洛霍夫《靜靜的頓河》等。這與他們善於積攢素材有關,因為史詩都是需要大量人物、事物和事件來支撐的。

博納科夫也是如此。據說,納博科夫使用的是卡片閱讀法。簡友濤史觀撰文詳述了該法: 納博科夫創造的卡片閱讀法到底有多神奇?——貼合日更的創作方法 - 。

國內也有壹些作家采用類似的方法。比如,李敖的土法練鋼。李敖把平時看到的材料,覺得好的,用剪刀剪下來,給這些材料取壹個標題,分門別類地儲存。他有壹個藏書室,專門用來存放這些素材。

如果沒有這些前期的準備,寫文章就需要壹個字、壹個字地碼。如果有了這個資料庫,寫作的時候,根據主題,各種相關的金句名言任憑調用,就可以做到引經據典,資料詳實。這是真正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創作,效果自然不同凡響。

卡片閱讀法是有效的閱讀方法之壹,更多的名人閱讀方法可以參見本人前期文章 基礎閱讀方法及其應用 - 。

寫作絕對是體力活,閱讀和做記錄是前期準備中最辛苦的部分。路遙曾說,"只有初戀般的熱情和宗教般的意誌,人才有可能成就某種事業。"為了創作《平凡的世界》,路遙先是找出了近十年的人民日報等資料,壹頁頁地翻閱記錄,手指頭被磨得露出了毛細血管。然後是去黃土高原上四處走訪,包括土地上的各個季節的農作物、婚嫁喪事、民風民情民俗、各個行業機關、市井生活都要進行整理記錄。

現代社會,計算機和信息技術的普及,信息存儲、分類和檢索都變得更為便捷。我們不再需要剪書剪報,用膠水粘在本子上,或者攢紙質卡片,堆放在藏書室;用的時候四處翻找。我們可以在電腦上建文件夾,使用Word、Excel工具,甚至是壹些專門的儲存軟件,來存儲平時收集的素材。使用搜索引擎,可以隨時查找壹些資料來驗證或完善頭腦中突然閃現的靈感。

二、《洛麗塔》背後的故事

使用納博科夫卡片閱讀方法,可以為寫作積攢大量的素材,這是寫作的基礎。但是創作僅僅積攢素材是不夠的。舉個例子,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發現了關於行星運轉的三大定律,開普勒三大定律開啟了現代天文學。開普勒的研究料主要來自其老師,丹麥天文學家第谷·布拉赫。布拉赫堅持觀測達20年之久,積攢了大量的天文學資料,但不善於理論思維,所以沒有發現規律。每讀到此,我都為布拉赫感到可惜。

寫作準備的素材可以堆積成壹條龍,但是畫龍需要點睛。納博科夫的寫作也是如此,他收集了大量的當時的刑事案件,不少案件直接放進了《洛麗塔》。但是這些案件並不足以支撐這部小說,需要壹個核心故事來推動整部小說的情節發展,而這個核心的故事來自於壹個戀tong亂lun殺ren事件。這是整部小說的主線,也是其壹度成為西方多國禁書,然後又轟動壹時的原因。

三、《洛麗塔》背後的審美

當然,《洛麗塔》成為後現代經典,不是因為故事情節,也不是因為色情,而是因為其塑造的現代社會的欲望悲劇和對美國社會的現實批判,同時因為其融合了當時(20世紀五六十年代)興起的美國文學特點,如存在主義,黑色幽默等,和俄羅斯現實主義文學傳統。

表面上,《洛麗塔》是沖擊傳統倫理的小說,但是其探索和表達的是壹種客觀存在的需求。這種審美壹方面與性感有關,壹方面與生命力有關。

最近興起了又純又欲和茶藝課等審美風潮。有人撰文認為這種審美風潮的鼻祖是博納科夫的《洛麗塔》。但是這種更偏向於東方的審美,其實更可能起始於亞洲的作家和作品。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1926年發表了《伊豆的舞女》,描寫了壹個文雅、恭順、清純、活潑、可愛而又童心未泯的舞女“熏子”,這算是現代文學中比較早的“純欲風”。中國文學傳統中的賣藝不賣身的藝妓設定,再到現代的綠茶、奶茶、神仙姐姐等等,都顯示了東方人的“純欲風”的審美。韓劇對於女主的外形選擇,大部分看起來也都是純凈無害的。

這種審美就像“荷花象征純潔”壹樣,花就是花,與人類的道德水平無關,是人擅自把人類的道德情感投射到花上面,形成了壹個東方文化下的審美符號。這種審美深受儒家倫理道德觀念的影響。

《洛麗塔》提出了這樣的哲學問題:“在不可抗拒的時間面前人的渺小感和失敗感。永恒只存在於理念之中,對時間而言,人的永恒就是虛無。”

年輕人身上展現的生命活力,包括美麗的容顏、強健的身體,單純、期待美好、躍躍欲試、精力旺盛,這些是任何成就也無法替代的。所以當人到中年之後,就算妳已經積累了壹定的財富,獲得了壹定的社會地位,但是生命力的流逝依然會帶給妳挫敗感。而敏感的作家最善於捕捉這些無可奈何的挫敗感。

四、《洛麗塔》背後的驅動力

納博科夫的作品擁有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文學的特點,包括後現代主義的拼貼、戲仿、黑色幽默等形式因素的試驗;還帶有俄羅斯現實主義文學傳統。

這些把文字串成文章的思想之線和藝術之線是文學作品的驅動力。其實,任何作品都需要驅動力,這些驅動力是作家所使用的哲學和寫作手法,包括古典主義的戲劇沖突、浪漫主義的誇張對比、現實主義的細膩刻畫、象征主義的暗示和映射、存在主義的荒誕、黑色幽默的嘲諷、魔幻現實主義的神奇等等。更多的這方面的討論,可參見本人前期文章 文章拓展的驅動力 - 。

以上都是現代或者說西方的文學標準。與西方不同,中國古代文學以氣為主。《典論·論文》指出,“氣”既指文學作品所展現出來的壹種充盈流轉的精神活力,也指作者的氣質、才性、習染、誌趣、德操等等主體精神內蘊。前者為作品之氣,後者為作者之氣。

兩者的區別可能與中國古代重視韻文(如唐詩宋詞),西方和現代更重視散文(含小說)有關。

  • 上一篇:格子裙配什麽上衣好看
  • 下一篇:最令人震驚的材料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