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小學二年級數學說課稿範文3篇

小學二年級數學說課稿範文3篇

篇壹小學二年級數學說課稿範文

 說教材:

 課程標準強調《統計》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低年級要求:讓學生經歷簡單的數據統計過程,使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來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整個過程,從中掌握壹些基本的統計知識和方法。教材選取的例題給我們很好地提供了壹個如何去使用教材,設計教學過程的信息。

 說學情:

 上學期學生已經學習了比較、分類,能正確進行計數,所以填寫統計表不會太困難,關鍵在於引導學生學會收集信息,整理數據,畫統計圖,能利用統計圖表中的數據作出簡單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體會統計的作用。

 根據壹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本課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說教學目標:

 1、借助情境,激發學生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感受到統計活動的必要性。培養學生初步的統計意識。

 2、在情景中初步掌握數據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經歷統計的過程。

 3、初步感知簡單條形統計圖及統計表,能將統計結果填入表內,會在格子紙上畫簡單的統計圖,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和回答壹些簡單的問題。

 4、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觀察交流等方式感受統計的意義和作用,初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加深對數學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點:

 經歷收集和整理數據的過程,初步認識統計圖和統計表,正確填寫統計圖表。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和整理過程,能看懂圖表。能根據統計圖中的數據,進行簡單分析,感受統計的意義和作用。

 說教學理念與教法:

 低年級兒童活潑好動,所以我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將整堂課的設計分成“創設情景————收集、整理資料————操作實踐————拓展深化”四個層次,我以教材為基礎,本著數學來源於生活這壹事實,力求從實際出發,增加學生對數學的親近感,使學生樂學、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圍繞教學目標,我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時,力求體現以下理念:

 1、在生活中學數學

 讓學生學習現實的數學是新課程的要求。所以“統計”這節課我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從學生喜歡看動畫片引入,激發興趣,調動學生的探究欲望。其次結合本校“播種習慣責任樹,人人為樹添果實”的活動,讓學生在熟悉親切的生活背景素材中學習,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在活動中學數學

 讓學生學習動態的數學是新課程的要求。使學生形成統計觀念,最有效的方法是讓其真正投入到統計活動的過程中,所以我設計運用投票表決的活動,來確定最喜歡看的是哪部動畫片,從中讓學生初步體驗統計的過程,也就是經歷分壹分、排壹排、數壹數的過程,學會數據的收集和整理。學生在經歷“動態建構運動”之後,再讓他們獨立觀察教材提供的靜止的畫面上采集信息、分析、整理數據,進行填寫統計表、繪制統計圖、說說統計作用。壹方面鞏固剛剛建構的統計方法,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和獨立解決問題能力;另壹方面進行“間接思維”訓練,既錘煉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與獨立思考的能力。在統計紅、黃、藍蘋果個數的活動中,不僅讓學生學會了解決實際生活問題,還讓學生感悟到壹個方格表示2人,那麽1人可以用半格來表示,為後續學習打下能力基礎。學生在這些活動中通過實踐操作,體驗到了知識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也認識了統計及其作用,獲得了數學知識,發展了能力。

 3、在問題中學數學

 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數學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在教學中,使學生通過自己的探討感受到,要解決老師提的問題必須調查統計,在調查統計後,學會思考,能根據數據回答和提出簡單的問題,深化對統計意義的理解,同時初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4、人人都得到發展

 學生通過教學活動,理解和體驗了統計的過程,體會到統計在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同時結合“習慣責任樹”,進行德育教育,使學生獲得全面發展。

 說學法:

 本節課在學生學習方法上力求體現:

 1、聯系生活實際解決身邊問題,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2、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讓學生親身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3、通過動手操作,獨立思考,討論交流等方式,完善自己的想法,構建自己的學法。

篇二小學二年級數學說課稿範文

 壹、說教材:

 1、教材簡析:《東南西北》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方向與位置》中的起始課。本課通過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簡單認識,幫助學生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並為進壹步學習路線圖奠定基礎。新課標明確指出,“窨歡是創新精神所需要的基本要素,沒有窨觀念,幾乎談不上任何發明創造。”因此,從小學會正確的辨別方向,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對人的發展是十分必要的。學好本課的意義自然不言而喻。

 2、教學目標:

 (1)通過情境創設,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使學生能夠根據給定的壹個方向辨認其余三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繪物體所在位置,知道地圖上的方向。

 (2)借助現實數學活動培養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能積極參加數學學習活動,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在活動與交流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3、教學重難點

 4、教學重點:給定東南西北中的壹個方策,能準確辨認其余三個方向,會用東南西北描述物體所在位置。

 5、教學難點:辨認現實生活中的方向。

 二、說老教法

 本次教學活動以遊戲的方式呈現教學內容。在教學中,通過創設情境,交流互動、遊戲活動等既生活實際又具有實踐趣味性的方式構建新知。融觀察實踐、交流、合作等學習方法為壹體,註重學習方法和氣探究。

 三、說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學要加強同生活的聯系,所以,我們強調要讓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數學,因此,本節課我引導學生運用觀察——-發現——-實踐——-遷移的學習方法進行學習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動手、發現能力,還讓學生充分感受到了學習數學的樂趣,、使學生全身心地設入到學習的過程中來。

 四、說教學過程

 數學學習不是壹個簡單的、被動的接受過程,而是學生體驗探索、實踐活動的過程,基於這壹理念,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

 (壹)遊戲活動,導入新課俗話說:興趣是的老師,人民民主課壹開始,我就抓遊戲住學生喜歡遊戲的心理,讓學生在遊戲中輕松、愉快的完成“上下、左右、前後”的復習。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舉又為下面的學習做好了知識鋪墊和心理準備。

 (二)實際觀察、感受方位

 在這壹環節我主要是從“妳知道太陽是從哪個方向升起來的嗎?”誰說:妳是怎麽找到東的?“”妳還能找到其它三個方向嗎?“為引子,從而引導學生自己觀察,辯認學校的四個方向,並和同伴找壹找,說壹說這四個方向都有些什麽。最後讓學生隨意轉身,面向各個方向指指說說。如”我面向東,我的後面就是西,左面是南,右面是北等等。在這壹環節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充分發揮了學生的集體智慧,體現了學生和合作與互助,培養了自主探索的精神。

 (三)室內辯認,學以致用。

 基於學生愛玩、愛動、喜歡遊戲的特點,我在這壹環節回歸生活、玩中強化中高計了“我說妳做”的遊戲如:讓同學們面朝()面,後面是()左面是(),右面()這是為後面學習地圖方向做準備。

 其次,我讓學生玩“超級模仿秀”的遊戲,如:學青蛙向南蹦兩步;面向西學公雞邁幾步;超凡脫俗東扮孫悟空;向北點點頭等。讓每個學生都活動起來,在興奮、愉悅的氛圍中感情辯論方向。

 (四)整理記錄,實現遷移。

 在這壹環節主要是讓學生在沒有老師的指導下,通過自己動手繪制學校地圖,由於繪制的地圖方向不壹致,人們難以根據地圖找到要去的地方而產生問題,從而引導學生得出:必須有統壹的方向才使人們看得懂地圖,不會混亂。在這壹問題矛盾的基礎上再讓學生觀察、討論,最後得出:地圖上的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明白了地圖上的規定,再讓學生根據這壹規定對自己繪制的地圖進行修改,實現了從實際方向向地圖方向的遷移,註重了對學習過程及學習方法的探究。

 (五)玩中練習,拓展應用。

 方向知識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課堂上的學習很不夠,需要在生活中觀察、應用,才能真正掌握。所以在第五環節體驗收獲、拓展延伸中,我設計了森林之家這壹情境練習。首先對學生提出問題:妳能從圖中找到小動物的家嗎?妳是怎樣找到的?其次讓學生說說:想去哪只小動物家?該怎樣走?這樣鞏固了學生對地圖上方向的認識。最後的課堂總結讓學生說說學會了什麽?有什麽好處?並鼓勵學生搜集辨別方向的方法,激發了學生探究的欲望,使學生帶著問題走出課堂,正所謂“課雖盡,思未了。”

 整節棵由各種活動貫穿其中,充分體現了課程標準中數學的生活性,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數學教學必須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等新日環食,使學生大氣學、樂學、讓學生在歡愉、愉悅的氛圍中獲得大量的知識,提高各種能力。

篇三小學二年級數學說課稿範文

 壹、說教材

 《克和千克》是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的內容。要求學生認識兩個常用的質量單位克和千克,是學生對質量單位的初步嘗試,也是為後面“噸”的教學奠定基礎。從學生的感知規律和生活經驗出發,靈活處理教材,先認識克,再認識千克,然後理解克與千克的關系及知識應用。

 圍繞這節課的內容,以新的教學理念作指導,結合課題的實驗方向確立了如下教學目標:

 1、學生認識克和千克,對1千克、幾千克、1克、幾克有壹定的感知,理解克與千克的關系,能進行簡單的質量計算。

 2、繼續培養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鼓勵個性化的學習意識。

 3、使學生充分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節課的重點是對千克與克的認識並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難點是對克的認識。

 二、教法和學法

 教法:這節課的教學對象是二年級學生,雖然他們已養成壹定的學習習慣,但因年齡小,還是好動、好玩、好奇心強,根據這壹特點,為了抓住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教師在教學中以情境教學法為主,創設學生喜歡、熟悉的遊戲情境、活動情境,讓學生充分去感受、發現,獲取新知,同時還采用啟發式教學、直觀教學等教學方法,為學生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創造了良好基礎。

 學法:為了更好的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並優化多樣化學習方式,在學法上采用了讓學生掂壹掂、說壹說、估壹估、稱壹稱等多種形式的活動,讓學生積極動手、動口、動耳、動腦,在這種主動參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感悟新知。

 三、教學過程

 (壹)情境導入

 1、教師:前幾天,同學們隨家長去超市購買了壹些物品,還收集了壹些常用物品的質量,我們壹起交流壹下好嗎?

 生答:媽媽買的牙膏是30克,火腿腸壹根是45克,我的體重是31千克,壹袋大米是25千克……

 師:同學們說了這麽多,妳有什麽發現嗎?

 生:有的後面帶:“克”,有的後面帶“千克”。

 學生有可能答出:比較輕的用克作單位,比較重的用千克作單位。

 2、點明課題。

 師:要知道我們購買的物品的輕重,可以用什麽方法?

 生答:用秤稱。

 3、課件展示生活中常見的幾種秤。

 教師著重給學生介紹壹下天平的組成及用法。

 設計理念

 教材呈現給我們是壹個靜態的知識,它所創設的情境有些離本地學生的生活實際較遠。在本節課中,我先讓學生交流平時購物中的壹些發現,學生學會了認識商品的質量標註,從而感受到克和千克的知識是真實的'、親切的,就在我們的生活中,為學生學數學建立了充足的信心。

 (二)在生活中體驗感悟

 1、克的認識

 這部分內容主要從以下六個環節來進行:

 (1)用手掂壹掂:壹枚2分硬幣有多重。

 (2)用天平稱:壹枚二分硬幣重約壹克。

 (3)再用手掂壹掂:壹克大約有多重?說說自己的感受。

 (4)舉幾個生活中大約重壹克的物品的例子。

 (5)掂壹掂桌子上的學習用品大約有多重,用天平稱壹稱。

 (6)用手掂壹掂學習用品,說說自己的感受。

 2、千克的認識

 千克的認識這部分內容主要從以下八個環節來進行:

 (1)用手掂壹掂:估壹估壹袋鹽大約有多重。

 (2)看標註:壹袋鹽重500克。

 (3)教師問:兩袋鹽呢?

 生答:1000克

 (4)用手掂壹掂兩袋鹽的重量。

 (5)教師問:兩袋鹽的重量用天平秤合適嗎?

 生答:不合適。

 教師:那應該用那種秤來稱呢?

 生:彈簧秤。

 生:臺秤。

 (6)用彈簧秤稱兩袋鹽的重量,得出:1千克。

 推出:1千克=1000克板書:1千克=1000克

 (7)找出重1千克的物品掂壹掂,說說自己的感受。

 (8)稱桌子上的學習用品稱壹稱,掂壹掂,說說自己的感受。

 設計理念

 傳統的教學中,知識形成的過程是由教師講的。教師的講授代替了學生的操作與思維,學生無法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在本節課中,我充分地給學生提供了“做數學”的機會,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建構知識。學生通過掂壹掂、猜壹猜、稱壹稱的活動,形成了克和千克的表象認識,然後又充分地去掂量、去感受並例舉了生活中許多大約重1克的物品。學生通過大量的操作:稱壹稱2分硬幣、數學書、1千克重的食鹽、書包等,對克與千克的質量觀念是越來越清晰,越來越深刻。學生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輕”、“1千克有點重”逐步發展到用彈簧稱稱物品、估測物品、認識物品的質量,這些生活中的數學不是由教師教的,而是孩子們自己體驗到的,並形成了壹定的技能,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

 (三)鞏固新知

 課件展示:

 1、寫出體重。

 2、在括號裏填上合適的單位。

 3、連壹連。

 4、找錯。

 設計理念

 本節課,學生對克和千克的認識如果僅僅停留在“壹個2分硬幣重1克”、“兩袋鹽重1千克”的認識上是遠遠不夠的。在教學中,我充分讓學生動手掂壹掂、動腦估壹估、動口說說自己的感受,在愉快的學習氣氛中體會感悟1克和1千克的實際輕重,理解克和千克的關系,符合小學生好奇好勝的心理,增強了學習興趣,又讓學生充分享受了學習、交流、體驗成功的喜悅。

  • 上一篇:王太常是哪個朝代的人
  • 下一篇:把磨難當作壹種歷練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