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求權威的名詞解釋:文藝復興時期的但丁 彼特拉克 薄伽丘 達·芬奇 米開朗琪羅 羅丹 拉斐爾 莫爾 莎士比亞

求權威的名詞解釋:文藝復興時期的但丁 彼特拉克 薄伽丘 達·芬奇 米開朗琪羅 羅丹 拉斐爾 莫爾 莎士比亞

阿利蓋利·但丁

13世紀未,意大利文藝復興的前夜,佛羅倫薩誕生了位偉大的詩人,這就是被恩格斯譽為

“中世紀的最後壹位詩人,同時也是新時代的最初壹位詩人”的阿利蓋利·但丁Alighieri Dante(1265—1321)。但丁從37歲被宣告永久放逐,後來客死異鄉。九歲邂逅心靈上永恒的戀人佩雅麗琪,這位後來24歲香消玉隕的少女,成為但丁日後創作的源泉。《神曲》為但丁不朽的巨著。

《神曲》代表了中世紀文學和最高成就,這樣壹部劃時代的巨著得以產生,是與當時意大利的社會狀況、詩人所具有的深厚學識和獨特的個人經歷分不開的。

但丁生活的時代,已不同於是世紀前期歐洲社會發展相對緩慢、工商業極不發達、基督教完全壟斷意識形態的狀況。13世紀時,意大利北部的熱那亞、威尼斯、佛羅倫薩、米蘭等地,由於海上貿易和工商業的蓬勃發展,成為歐洲最富庶的地區。

早期資產階級日益強大,並建立了城邦***和國,取得了自治權。盡管與整個歐洲甚至與意大利其他大部分地區比較而言,這只是資產階級取得的小小的勝利,但它卻對社會現實和歐洲的歷史進程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但丁在政治傾向上,就是與意大利的資產階級相壹致的。

當時的意大利,並不是今天意義上的統壹國家,而只是壹個四分五裂的地域名稱,經濟的發展也極不平衡。政治上主宰意大利的, 主要有兩大勢力, 壹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壹為羅馬教皇。所謂的“神聖羅馬帝車”,是中世紀中期遺留下來的壹個歷史名稱。

962年,紅又專當時的教皇約翰十二世為德國國王奧托壹世(936—973在位)加冕, 封其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領有意大利。 因此, 歷任帝國皇帝,均為日爾曼血統。由於德國本身內亂不息,其國王只是勢力或強或弱的封建主,統治中心壹直在德國,對意大利的控制也時緊時松。羅馬教皇則壹直把意大利視作自己的勢力範圍,與帝國皇帝矛盾重重。意大利人民希望國家統壹,而教皇與皇帝的鬥爭及他們各自的野心則是統壹的障礙。他們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唯恐統壹的意大利對其統治構成危脅。錯綜復雜的矛盾,使意大利的政治生活異常活躍,政敵之產的對產,不同階級間的利益沖突, 常以極為殘酷的形式表現出來。 但丁就是政治迫害的見證人之壹。

從文化領域看,基督教的嚴密控制,到12世紀時已顯出辦不從心。在其神學探討過程中,常需借助柏拉圖、圖亞裏士多得等古希臘哲學有的觀念與邏輯論證方法,證明和論述神的存在及屬性,闡述塵世與彼岸的關系。

12世紀後,更是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古希臘羅馬時期著作的匯編。教會的本意是為自己的神學理論尋找方法論和依據,但研究者們卻從中發現了與基督教理論完全不同的另壹重文化境界。意大利出現了西歐最早的壹批古典學者,但丁就是其中最博學者之壹。

但丁生於佛羅倫薩壹個城市貴族之家,其父因家道中落,長期經商。當時該城有代表封建貴族利益、支持羅馬教皇的基白林黨和支持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代表資產階級利益的貴爾夫黨。但丁的父親自然擁戴貴爾夫黨,而但丁本人後來則成為該黨的領袖之壹。

但丁早年曾師從著名學者布魯內托·拉蒂尼,系統學習拉丁文、修辭學、詩學和古典文學,對羅馬大詩人維吉爾推崇備至。在繪畫、音樂領域,但丁也造詣不凡。此外,但丁精心研究神學和哲學,古代教父聖·奧古斯丁的思想對他影響尤深。

但丁有過壹次刻骨銘心的愛情,在其文學創作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烙印。那是在他的少年時代,他隨父參加友人聚會,遇上壹位名叫貝阿特麗齊的少女。少女的端莊、貞淑與優雅的氣質令但丁對她壹見鐘情,再不能忘。遺憾的是貝阿特麗齊後來遵從父命嫁予他人,婚後數年竟因病夭亡。 哀傷不已的但丁將自己幾年來陸續寫給貝阿特麗齊的三十壹首抒情詩以散文相連綴, 取名《新生》(1292—1293)結集出版。詩中抒發了詩人對少女深摯的感情,純真的愛戀和綿綿無盡的思念,風格清新自然,細膩委婉。

這部詩集是當時意大利文壇上“溫柔的新體”詩派的重要作品之壹,也是西歐文學史上第壹部剖露心跡,公開隱秘情感的自傳性詩作。

早在青年時期,但丁就以激昂的政治熱情了貴爾夫黨,投身反對封建貴族的鬥爭,並參加了粉碎基白林黨的戰鬥。貴爾夫黨在佛羅倫薩掌權後,但丁被選為該城行政官。該黨後又分裂為黑白兩黨,但丁屬於白黨,反對羅馬教皇對佛羅倫薩的幹涉。教皇夥同法國軍隊支持黑黨於1302年擊敗白黨,掌握了政權,開始清洗白黨成員。但丁被沒收全部家產,判處終身流放,自此再未回到故鄉,直至客死於拉文那。

曾有學者將但丁與我國的屈原相比,謂屈原被逐乃賦《離騷》,但丁流放才有《神曲》。如果從兩位詩人在顛沛流離過程中的精神境界不斷升發,憂國憂民癡心不改的角度看,這種比附是有道理的。二十年的流放使但丁對意大利社會的現實有了更深切的了解,逐漸將自己的命運融合於對民族前途的深沈思考之中。

流放初年,但丁曾寫了《饗宴》(1304—1307)和《論俗語》兩書,前者希望以道德和知識消除各城邦之間與城邦內部各派之間的傾軋、攻伐;後者則批駁只重拉丁語、輕視意大利語的傾向。這不僅表明但丁超越了狹隘的黨派偏見,以理性意識思考民族現實與未來的胸襟,而且顯示出他對民族語言文化的重視,這結意大利文學的發展意義深遠。

但丁有詩人的柔腸與激情,也有學者的銳利與智慧,他是當時最傑出的語言學家之壹,又是在時代激流中沖浪的政治家,這是博大精深的《神曲》問世的基礎。

《神曲》(1307—1321)是但丁於流放期間歷時十四年完成的長篇詩作,原名為“喜劇”。中世紀時,人們對“喜劇”的解釋與今人不同,其意為結局令人喜悅的故事。1555年後,人們在原書名前加上修飾語“神聖的”,既表示對詩人的崇敬,亦暗指此詩主題之莊嚴深奧,意境之巍峨崇高。在我國,則將書名譯為“神曲”。

《神曲》全詩長壹萬四千二百三十三行,由《地獄》、《煉獄》和《天堂》三部分構成,但丁幻遊三界的神奇描述。詩人自敘在大赦聖年的1300年春天,正當自己35歲的人生中途。是年 4月 8日, 詩人迷失於壹座黑暗的森林之中, 正當他努力向山峰攀登時,唯壹的出口又被象征淫欲、強暴和貪婪的母豹、雄獅和母狼攔住去路。詩人驚慌不已,進退維谷。值此危急關頭,羅馬大詩人維吉爾突然出現, 他受已成為天使的但丁精神上的戀人貝阿特麗齊之托, 救但丁脫離險境,並遊歷地獄和煉獄。在維吉爾的帶領下,但丁首先進入地獄,但見陰風怒號,惡浪翻湧,其情可怖,其景驚心。地獄分九層,狀如漏鬥,越往下越小。 居住於此的, 都是生前犯有重罪之人。他們的靈魂依罪孽之輕重,被安排在不同層面中受永罰。這裏有貪官汙吏、偽君子、邪惡的教皇、買賣聖職者、盜賊、淫媒、誣告犯、高利貸者,也有貪色、貪吃、易怒的邪教徒。詩人最痛恨賣國賊和背主之人,把他們放在第九層,凍在冰湖裏,受酷刑折磨。

從冰湖之底穿過地球中心,就來到了煉獄。煉獄是大海中的壹座孤山,也分九層。這裏是有罪的靈魂洗滌罪孽之地,待罪惡煉凈後,仍有望進入天堂。悔悟晚了的罪人不得入內,只能在山門外長期苦等。煉獄各層中分別住著兒以驕、妒、怒、惰、貪、食、色等基督教“七罪”中罪過較輕者的靈魂。但丁壹層層遊歷,最後來到頂層的地上樂園,維吉爾隨即離去。原來他尚夫資格進入天堂,只能在“候判所”等待。此時天空彩霞萬道,祥雲繚繞。在繽紛的花雨中,頭戴橄欖葉桂冠、身著貍紅長裙,披著潔白輕紗的貝阿特麗齊緩緩降臨。貝阿特麗齊壹邊溫柔地責備詩人不該迷誤於象征罪惡的森林,壹邊指引他飽覽各處勝境。在她指點下,但丁進入“忘川”,頓覺身心壹爽,忘卻了往昔的痛苦,隨後貝阿特麗齊帶他進入天堂。

天堂***有九重天,即月球天、水星天、金星天、太陽天、火星天、木星天、土星天、恒星天和水晶天,天使們就住在這裏,能入天堂者都是生前的義人,英明的君主、學;界的聖徒和虔誠的教士,才能在此享受永恒的幸福。天堂氣象宏偉莊嚴,流光溢彩,充滿仁愛和歡樂。在第八重天,但丁接受了三位聖人關於“信、望、愛”神學三美德的詢問,頓感神魂超拔,跟隨聖人培納多進入神秘明麗的蒼穹,欲壹窺“三位壹體”的深刻意義,但見金光壹閃,幻想和全詩在極樂的氣氛中戛然而止。

今天的讀者看《神曲》,常覺其內容龐雜、情節離奇,意義晦暗不明,這是因為不熟悉此書的中世紀文化背景所致。實際上,《神曲》結構嚴謹,情節服從於全詩的主題,其中的人物、場景均有所指。這裏我們僅從大的方面來談談有關問題。但丁對當時的羅馬教皇蔔尼法西八世和已故的壹些罪惡滔天的教皇切齒痛恨,對宗教蒙昧主認也持鮮明的否定態度,但他並沒有否定基督教信仰。寫於1309年的《帝制論》第三卷最後壹章,是理解《神曲》的壹把鑰匙。但丁認為,人生有兩種幸福:“今生的幸福在於個人行善;永生的幸福在於蒙受神恩”。“此生的幸福以人間天國為象征,永生的幸福以天上王國為象征。 此生幸福須在哲學 (包括壹切人類知識)的指導下,通過道德與知識的實踐而達到。永生的幸福則須在啟示的指導下,通過神學之德(信德、望德、愛德)的實踐而達到”。這其實是奧古斯丁在《上帝之城》中提出的“人間天國”與“天上王國”的翻版。在《神曲》中,但丁精心安排了兩個人物作為自己的導師,壹為象征理性、知識的維吉爾,壹為象征信仰、虔敬的貝阿特麗齊。我們在前面曾講過,基督教認為人人都是罪人,因此,地獄、煉獄中所囚之人,都是有罪的靈魂,區別只在罪的性質不同,罪的輕重不壹,他們都是現實社會中各色人等的體現。 天堂中的人是經過煉獄活盡罪惡後的靈魂, 可以與神同享榮耀。但丁在進入煉獄之前,天使用利刃在其額頭刻下七個象征罪惡的 “P”字(意大利語中“罪過”壹詞的首字母),詩人在煉獄中每登上壹層,既有壹位天使將 “P”字抹去壹個,及至走出煉獄山,七個 “P”字全被抹去,表明罪惡已清,可上天堂上。地獄、煉獄和天堂分別對位應著“人間天國”和“天上王國”。象征理性的維吉爾只能“人間天國”裏充當詩人的引路者,象征信仰的貝阿特麗齊才有資格帶領詩人進入“天上王國”。這清楚地說明,但丁是將信仰置於理性之上的。《神曲》的主題,意在探索詩人自身、意大利民族,乃至人類的未來命運,但丁的結論是,意大利民族和整個人類必須在信仰的啟示下,以理性規範行為,實行道德完善和精神境界的不斷超越,才能與最高真理合壹,獲得光明的前途。但丁筆下天堂的九重天結構,則是以被教會接受的托勒密天體論為依據的,詩中所謂的“永久的輪盤”,正是托勒密關於宇宙是由同壹軸心上的九重天構成的球面體理論的寫照。

作為新舊交替時期的詩人,但丁不可能不接受中世紀文化的洗禮,但《神曲》中表現出的深刻批判精神和新思想的萌芽,則使詩人成為文藝復興新時期既將到來的預言者。但丁結古希臘、羅馬的先賢如柏拉圖、亞裏士多德、荷馬、維吉爾等人由衷地贊佩,肯定這些異教時期燦爛文化的代表者,肯定知識和理性精神,客觀上就批判了中世紀的文化專制主義和蒙昧主義,盡管作為壹個基督徒,但丁不可能將他們直接安排進天堂,但卻把這些"高貴的"異教徒放進地獄中壹個毫不受苦的美麗幽靜之處。但丁還同情為愛情而遭慘殺在地獄中受苦的保羅和弗蘭采斯加,批判了教會的禁欲主義。長詩多處流露出期待結束黨派紛爭, 實現民族統壹的強烈願望, 對祖國的摯愛,常使詩人情不自禁。在《地獄》第六歌中,四分五裂的意大利引發了但丁無限的痛惜之情:

唉,奴隸般的意大利, 妳哀痛之逆旅, 妳這暴風雨中沒有舵手的孤舟,妳不再是各省的主婦,而是妓院!……妳的活疾的人民住在妳裏面,沒有壹天不發生戰爭,為壹座城墻和壹條城壕圍住的人卻自相殘殺。妳這可憐蟲啊!妳向四下裏看看妳國土的濱岸,然後再望妳的腹地,有沒有壹塊享受和平幸福的土地。對民族家園現實的哀嘆,旅即轉變為對禍國殃民者的憤怒。但丁揭露壹些教皇幹預世俗政治和對權利的貪欲,是民族不和城邦紛爭的罪魁禍首。在地獄中遇到尼古拉三世教皇的靈魂,詩人痛斥:“因為妳的貪婪使世界陷入悲慘,把好人蹂躪,把惡人提升”。蔔尼法斯八世教皇當時尚在人間,詩人卻在獄中為他找好了位置,倒栽於石穴中受火刑的懲罰。但丁還抨擊腐敗的教會勢力, 借使徒彼得之品將貪財敗德的主教們比喻為 “穿著牧人衣服的貪狼”。詩人鄙視那些喪失原則,在激烈的政治鬥爭中見風使舵的政客,為此在地獄第壹層外為他們的靈魂專設壹個長廊。這些人連地獄都不肯收容,在長廊裏被無數大黃峰蟄刺,被狂風吹得飄來蕩去。實際上,盡管《神曲》采用了夢幻的形式,它的具體描繪--特別是在《地獄》篇中--都是當時意大利社會現實的縮影。

《神曲》在藝術上取得了極高的成就,是中世紀文學哺育出的瑰寶。詩人借助基督教救贖觀念和地獄、煉獄、天堂三界的神學教義結構全詩,將紛繁復雜的素材納入嚴謹的構架之中。長詩自然地分為三部,每部三十三篇,加序詩壹篇,***100篇。每3行分節,各部詩行也大致相符等,不僅工整、勻稱,結構本身也富有象征含義。詩中的許多人物雖然是但丁筆下的鬼魂,但由於均有現實依據,因此寫得血肉豐滿,性格鮮明,令讀者難以忘懷。詩人繼承了先知文學和啟示文學的傳統,將澎湃的激情與匪夷所思的幻想相結合,將對現實的評判與對“天國”誠摯的信仰相結合,展示出詩人驚人的想象力,把以夢幻、寓意、象征為特點的中世紀文學藝術推向了高峰。

彼特拉克(1304~1374)

Petrarca,Francesco

意大利詩人。1304年7月20日生於阿雷佐城,1374年7月19日卒於阿爾誇。父親是佛羅倫薩的望族、律師。他自幼隨父親流亡法國,後攻讀法學。父親逝世後專心從事文學活動,並周遊歐洲各國。他還當過神甫,有機會出入教會、宮廷,觀察生活,追求知識。

彼特拉克是文藝復興時期用人文主義觀點研究古典文化的最早代表。他廣泛搜集希臘、羅馬的古籍抄本,並且敢於突破中世紀的神學觀念,用新時代的眼光,把人和現實生活放在中心位置,詮釋古典著作。他對古典文化的研究,對歐洲文藝復興運動和本人的創作,都發生了影響。

彼特拉克用拉丁語寫了許多詩歌、散文。這些作品歌頌人的高貴和智慧,宣傳人可以追求塵世幸福,享受榮譽的權利,並向中世紀宣揚的神權說和禁欲主義提出挑戰。他還認為,人的高貴並不決定於出身,而是決定於人的行為。著名的敘事詩《阿非利加》(寫作始於1338年或1339年,但未完成)描寫古羅馬統帥西皮奧戰勝漢尼拔的英雄事跡,歌頌羅馬的偉大,體現了愛國主義精神。這部作品使他在1341年4月8日獲得桂冠詩人的稱號。

《秘密》 借聖奧古斯丁同詩人的對話,宣傳人文主義,詩人熱烈為愛情和榮譽辯護,認為愛情同熱愛上帝,追求人間的幸福同追求永恒的幸福,是壹致的。

代表作《歌集》相傳為詩人於1327年見到美麗少女蘿拉後陸續寫下300多首十四行詩和1347年蘿拉死後為表達哀思的壹些抒情詩的結集,用意大利語寫成,主要是愛情詩。彼特拉克跳出舊抒情詩的框框,以豐富多彩的色調,細致入微的筆觸,描繪蘿拉的形體之美,刻畫自己復雜的思想感情和內心活動。這些詩篇大膽歌頌愛情,表達對幸福的渴望,反映出人文主義者蔑視中世紀道德,熱愛生活的世界觀。彼特拉克的詩音韻優美,結構周密,常常借助自然景物來歌頌蘿拉,傳達細微的感情。他使十四行詩這壹新詩體藝術上臻於完美。他的抒情詩,特別是十四行詩,為歐洲抒情詩的發展開辟了道路。後人為此把他尊稱為詩聖。《歌集》中的長詩《我的意大利》,是壹首政治抒情詩。詩人譴責意大利的君主們利用外族雇傭軍進行內戰,讓“豺狼與綿羊同居”,善良的人民蒙受災難。他的其他政治抒情詩還對教會進行猛烈的抨擊。彼特拉克的壹些詩篇,也反映了他內心的矛盾,反映了文藝復興初期的人文主義者的矛盾。

彼特拉克用拉丁文寫過壹部歷史著作《名人列傳》。

薄伽丘(1313--1375)

薄伽丘是意大利作家。他出生在巴黎,早年在那不勒斯經商,後半後大部分時間住在佛羅倫薩。在這壹城邦的政治鬥爭中,他擁護***和政體。他是彼特拉克的好友,和彼特拉克壹樣酷愛研讀古代文化典籍。薄伽丘是個多產作家,寫過傳奇、敘事詩、史詩、短篇故事集等。他的傑作是短篇小說《十日談》。這部作品的開端敘述10個青年男女為躲避黑死病,在佛羅倫薩鄉間壹個別墅裏住了10天,講了100個故事,故名《十日談》。通過這些故事,作者揭露教會的黑暗和腐敗,諷刺教士的奸詐和偽善,贊賞手工業者、商人的智慧和才幹,歌頌真摯的愛情和高尚的情操。但其中有些故事有放縱情欲的描寫,有對個人主義行為的贊揚,表現了作者資產階級人生觀的局限。正如《神曲》為意大利詩歌奠定了基礎壹樣,《十日談》為歐洲近代短篇小說開了先河。

列奧納多· 達·芬奇 (1452-1519) da Vinci,Leonardo 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畫家,科學家,人類智慧的象征.生於佛羅倫薩郊區的芬奇小鎮,因此取名叫芬奇,5歲時能憑記憶在沙灘上畫出母親的肖像,同時還能即席作詞譜曲,自己伴奏自己歌唱,引得在場的人贊嘆不已.《最後的晚餐》是世界最著名的宗教畫,《蒙娜麗莎》則為世界上最著名,最偉大的肖像畫.這兩件譽滿全球的作品使達·芬奇的名字永垂青史.達·芬奇獨特的藝術語言是運用明暗法創造平面形象的立體感.他曾說過:"繪畫的最大奇跡,就是使平的畫面呈現出凹凸感."

“上天有時將美麗、優雅、才能賦予壹人之身,令他之所為無不超群絕倫,顯出他的天才來自上蒼而非人間之力。萊奧納多正是如此。他的優雅與優美無與倫比,他的才智之高可使壹切難題迎刃而解。”這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傳記作家瓦薩裏對達芬奇的溢美之詞。

萊奧納多1452年4月15日出生於意大利中部據佛羅倫薩不遠的芬奇市(Vinci),並在那兒度過了童年。1469年,他來到佛羅倫薩並在Verrocchio的畫室學徒。 1472年,進入當年畫家協會。

在藝術方面,他是壹位雕塑能手但特別註重繪畫藝術,他說:“繪畫是自然的女兒。”

傳說,在他年輕時,有壹次幫老師在壹副名為《約翰為基督洗禮》的畫中畫了壹個小天使,結果其水平超過了老師畫的所有其他人物。這位在當年已有些名氣的老師羞愧難當,從此不再涉獵繪畫,只搞雕塑了。

達芬奇最為世人所熟悉的就是他絕高的繪畫藝術,其最著名的作品有:《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巖間聖母》《聖安娜與聖母子》等。

《蒙娜麗莎》的繪制前後歷時四年。據說模特是佛羅倫薩人,剛剛喪嬰,為解除她的痛苦並露出自然的微笑,萊奧納多便請人來為她奏樂。她的微笑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有時似乎是很嚴肅有時又象很溫柔;有時略含憂傷有時又顯譏諷。蒙娜麗莎的右手更被稱為“美術史上最美的壹只手”。

《最後的晚餐》繪制在格拉齊教堂聖餐廳的墻壁上。達芬奇壹改前人繪制“最後晚餐”圍桌而座的布局,讓所有人物座成壹排面向外,而耶穌基督座在最中間。

在科學方面,他觀察天體,曾寫下:“太陽是不動的。”幾乎是與哥白尼同時發現了“太陽中心說”;他研究飛行的科學原理,設計制造了第壹個飛行器;他解剖過三十多個屍體,探究人體結構並第壹個發現了嬰兒在母體中的生長過程。他曾說過:“妳可能會被這天然的臭氣弄得退避三舍......妳還可能缺乏耐心且不夠勤奮,在這些方面我不曾被貪欲或懶散所阻礙,阻礙我的只是時間不夠。”

為紀念這位偉大的藝術和科學大師,1928年在他的故鄉成立了“萊奧納多 達芬奇博物館”,之後又成立了“芬奇的萊奧納多博物館”(Museo Leonardiano di Vinci,位於芬齊市Conti Guidi古堡。)在米蘭的科學技術博物館(Museo Nazionale della Scienza e della Tecnica,地址為Via S.Vittore 21)中也有萊奧納多 達芬奇的專題介紹。達·芬奇大事年記:

1452年4月15日 意大利佛羅倫斯***和國的文西村近郊,賽爾·皮耶洛·達芬奇與卡特莉娜所生

1465年 進入韋羅基奧的工作室成為入門弟子(13~14歲)

1473年 創作《聖告圖》

1476年 被告密與韋羅基奧的其他弟子犯了同性戀之罪,由於他矢口否認,最後被釋放(24歲)

1482年 繪《三賢王的膜拜》,返往米蘭(30歲)

1483年 接受聖佛郎西斯克,格蘭德教會訂作《巖石上的聖母》(31歲)

1495年 開始繪制《最後的晚餐》(43歲)

1502~03年 回到佛羅倫斯,開始繪制《蒙娜麗莎》(50歲)

1516年 應法王之邀,赴法國安伯瓦茲(64歲)

1519年5月2日 去世於安伯瓦茲(67歲)

米開朗琪羅 /lemma-php/dispose/view.php/42658.htm

拉斐爾

Raphael(Raffaele)拉斐爾(拉法葉)·桑奇:“施治愈之術的光輝使者”,Rapha 即希伯來文的治愈者、醫師等。由於拉斐爾是操治愈術的天使,和蛇的形象便有了牽連。拉斐爾為第二天的支配天使、力天使的君主、伊甸園生命之樹的守護者、經常站之在神的禦座前的七名天使之壹。拉斐爾的傳說極其紛亂,他既是大天使,又是力天使,卻有熾天使的六翼,又同時屬於智天使、主天使、能天使三位階。拉斐爾的形象壹直都是愉快的,除了治愈人的疾苦,還傳授諾亞建造方舟的知識與技巧。舊約記載與雅各摔角、解除亞伯拉罕老年行割禮的痛苦的天使亦相傳是拉斐爾。他治療的不僅是人的身體,還包括人的信仰。

他的作品具有優雅、秀美的風格。他善於把“神”畫成具有“人”的形象,他畫的聖母就是生活中神態優美、心地善良的普通母親的形象。他的代表作是壁畫《西斯廷聖母》。這幅作品體現了拉斐爾獨特的畫風和人文主義思想。

莎士比亞/lemma-php/dispose/view.php/53608.htm

羅丹/lemma-php/dispose/view.php/17018.htm

  • 上一篇:影視特效的軟件有哪些
  • 下一篇:無雙大蛇Z全人物獲得方法,要清楚明白,先寫人名然後寫獲得方法,謝謝。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