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什麽是蘭茵丹詩琳旗袍?

什麽是蘭茵丹詩琳旗袍?

陰丹士林藍是壹種產於中國的布,最早產於民國初年,歷史悠久。它的純藍綠色,清新淡雅。解放後,單色的陰丹士林藍布逐漸被忽視。但在物質資源匱乏的70年代初,全年只有壹個人發6尺布票。大多數人只穿了海軍藍、深灰和素藍,非常單調。對於女性尤其是女生來說,買印花布做衣服不符合“革命化”的要求,否則會被認為是“追求小資情調”。於是乎,天生愛美的女人就悄悄喜歡上了林藍。他們喜歡用陰丹士林藍布做冬天的棉襖,搭配深色的粗花呢褲子,再配上壹條白色的真絲圍巾或者羊毛兔毛做的大圍巾,給沈悶單調的城市增添幾分生氣。

全面實行對外開放政策,使民國服裝時尚主流全面西化。

民國:現代男女時尚(1912-1949)

“春江水暖鴨先知”,那些站在民國時尚潮頭的男男女女,依舊時尚新潮。民國政府建立以來,全面推行對外開放政策,使得民國服裝時尚主流全面西化。

“尚雲時裝”是民國時期最受時尚女性歡迎的服裝品牌。

1927年,尚雲服裝公司在上海靜安寺路的壹棟三層小樓裏隆重開業。這是中國第壹家專門做女裝的服裝公司。“雲衣”壹詞出自李白的詩《雲欲衣,花欲容》!

尚雲公司的形象代表是紅極名流唐穎和詩人徐誌摩的新婚妻子陸小曼。這家公司生產的時裝完全采用西方流行的立體裁剪法,使服裝的款式獨特新穎。每個品牌壹旦上市,馬上就被搶購壹空。時尚女性穿雲時裝在當時是壹大時尚。

尚雲公司的創舉是緊跟巴黎時尚,具有鮮明東方風格和中國特色的時尚女裝外套。1927的冬天,在上海以及附近的寧蘇錫等城市的街頭,凡是出現時尚女性的地方,都會出現由尚雲品牌大衣組成的美麗風景。

很快,尚雲品牌大衣走向京津,成為時尚女性不可或缺的冬裝。

第二年,尚雲公司為春秋仲夏夜設計生產了具有裝飾功能的雙層大衣、單層大衣和絲綢大衣,並迅速推向市場,風靡滬上...

尚雲服裝公司的成功促進了上海灘服裝的發展和繁榮。壹年後,鴻翔時裝公司在上海同福路開業,在很短的時間內,它就可以與尚雲公司競爭,成為壹個大的時裝品牌。

20世紀30年代後,上海法租界喬佛裏大街幾乎每隔壹段時間就會出現壹家新的時裝公司。這些時裝公司與尚雲公司和鴻翔時裝公司壹起,在民國時期為上海和其他城市的俊男美女提供了許多設計非凡、制作精良的時裝。

20世紀30年代,上海成為遠東乃至亞洲的時尚之都。來自日本、菲律賓、新加坡、印度等國的富商大家都會趕到上海購買時裝——有人做過統計,在巴黎流行的某壹款時裝,基本上10天後就會出現在上海街頭——

難怪!

20世紀30年代流行的高跟鞋。

時裝模特出現了,並迅速成為時尚的象征和代表。天津1929的“古裝舞蹈晚會”,上海1931的“古裝表演晚會”等等。,都很受歡迎,成為大小報紙報道的焦點新聞。

而那些穿著華麗時裝的時裝模特,也迅速成為了很多時尚女性最向往的職業。

新款裘皮大衣

緊緊包裹身體的長袍和袖子壹點點被拋棄,女性的曲線美壹點點頑強綻放。袖子不斷收窄縮短,露出珍珠、手腕、玉臂;短外套的腰部越來越緊,越來越細,充分展現了纖細的腰身和優美的曲線;裙子從腳踝處逐漸向上拉伸,女性白皙的小腿甚至膝蓋勇敢地暴露在大家的眼前;領子往往遮住半張臉,從短領到無領,直到露出壹個高挑性感的脖子——民國女性,最終為自己打造非凡的時尚。

無袖旗袍是民國時期非常流行的旗袍款式。

西裝依然是男人的時髦服裝,但中山裝很快開始和西裝分天下。1913年,“邦裁縫”用西式裁剪法制作了第壹套中山裝——

1915壹個叫王的裁縫走進了廣州中山大元帥府。

王蔡榮,浙江奉化人,在上海南京路上經營著壹家“茂祥毛紡西服字號”,專門做各種西服。因為與蔣介石是同鄉,在蔣介石的推薦下,王在1915初春的壹天與孫中山見了面。

當時,除了緊張的革命,孫中山壹直在思考如何設計出適合中國國情、適合中國人、有別於傳統服裝的新型服裝。在王面前,孫中山這樣描述他心中的衣服樣式:要區別於長袍馬褂;長袍馬褂是封建時代的象征,是落後保守的代名詞。也不能完全像西裝;西裝看起來很瀟灑,但是太笨重了。穿背心打領帶真的很麻煩。穿起來要美觀、舒適、大方、莊重、不復雜。要有四個口袋,象征著國家的四個維度,即禮義廉恥;必須有五個按鈕,象征著中華民國的政治體制,即行政權、立法權、司法權、考試權和監督權;袖口要有三個扣子,代表民族、民權、民生三民主義...

中山裝寓意深刻。

幾天後,按照孫中山的設計理念,王縫制的第壹套中山裝問世了。作為國民革命的象征,中山裝很快成為壹種高度政治化的時尚服裝。跟隨孫中山革命的人紛紛穿上中山裝。其中,蔣介石最為著名。在各種正式場合,蔣介石除了軍裝就是中山裝。而且,後者居多。

蔣介石的中山裝做工精致,剪裁精細,合身,面料大部分是日本進口的,這是主張中山裝的人望塵莫及的。

1929年,蔣介石就任南京國民黨中央政府主席,他作出特別規定:中山裝是中華民國政府的制服,所有特、簡、薦、任命級別的公務員宣誓就職時都必須穿,作為“遵守總理法令”的標誌。

蔣介石的侍從都穿著中山裝。

民國時期,雖然西裝已經在中國生根發芽,但中國人開始將其與中國傳統的長袍和夾克相結合,創造了壹種中西合璧的服飾:緞面長袍,西裝褲,頂上壹頂圓帽,腳上壹雙閃亮的黑色牛津鞋。當然,這樣的服飾多是壹些有身份有地位的重要人士的時尚,比如壹些國民黨權貴、大商人、大銀行家等等。上海市市長吳鐵城經常穿成這樣。

至於大中學校的大學生和老師,大多穿著陰丹士林布的長袍,西褲,布鞋。到了民國中後期,這種服飾已經成為知識分子的標誌性服裝。我們經常可以在反映民國時期生活的影視作品中看到。

穿著陰丹士林長袍的紳士們

民國時期,舊旗袍的變革從未停止,尤其是在上海,比如旗袍的長度、開叉的高度、無袖、袖長等。,幾乎每隔壹段時間就會有壹些變化,而這些變化是跟隨西方服裝變化的步伐。有人曾經畫過壹個上海女性旗袍從1925-1940的長度變化圖。今天看著很有意思...

旗袍,顧名思義,當然是“旗手之袍”,即滿族人穿的長袍;民國初年,旗袍逐漸受到漢族女性的喜愛,逐漸流行起來。20世紀30年代初,有人將原本寬大的旗袍發展成窄而苗條的形狀,以展現女性的自然曲線之美。原來旗袍長及腳踝,開始向上拉伸。開叉也是不斷擡高,直到大腿裸露。而且對腰圍、胸圍、臀圍的要求越來越高,強調與身體的緊密接觸,要把人體曲線暴露和刻畫得淋漓盡致,讓觀者壹目了然。壹時間左右開叉甚至高過腰。

當時是觸目驚心的。

矛盾先生在他的著名小說《子夜》中,有這樣壹段描述:

“吳先生從鄉下坐船來上海,懷裏抱著《太上感應》這本書,上了三十年代的車,像剛從棺材裏爬出來的僵屍...南京路到處都是奇異的燈光和高聳的摩天大樓。最讓吳先生興奮的,是壹個穿著高開衩旗袍,能看清皮膚的時尚少婦。年輕的女人高高地坐在壹輛黃包車上,赤裸的白腿翹著,好像沒穿褲子。這種情況不禁讓吳先生渾身顫抖。最後,吳先生大叫壹聲,暈了過去……”

然而,旗袍的發展壹度被東南五省聯軍總司令孫所禁止。

孫曾多次下令,在其統治下的婦女不得穿旗袍,理由是它是“不雅的”。

“孫大帥”全副武裝,在東南,威風凜凜。現在他下了命令,就沒幾個人敢拿腦袋開玩笑了。但孫大帥的“旗袍禁令”最終因為妻子而被廢除。他老婆年輕漂亮,愛穿旗袍。有壹次,這個愛穿旗袍的“大帥夫人”去杭州靈隱寺燒香,她穿了壹件很時尚很有曲線美的旗袍。此後,江浙滬的報紙紛紛發表文章,對孫大帥的旗袍禁令及其實施嗤之以鼻。不久,北伐軍北上,打退了壹度雄壯的孫。而這個“孫大帥”和他的“旗袍禁令”也就自然消失了。

因此,旗袍繼續成為壹種時尚,在中華民國的天空中熠熠生輝…

  • 上一篇:美國植物
  • 下一篇:編導藝考用的小故事怎麽儲備?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