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文創造力

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文創造力

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文創造力

創新是壹個民族的靈魂,是壹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時代呼喚創新教育,創新教育呼喚創新人才。語文是壹門具有創新內涵的學科,它包含了很多培養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因素。因此,以創新教育為核心,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為重點,是時代賦予每壹位語文教師的基本任務。

首先,發掘教材因素,誘發創新意識

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是壹項多角度、多渠道的“整體工程”。而我們學校是按照上級批準的教材進行教學的,借助教材中的創造性思維訓練因子進行思維訓練應該是壹個基本的渠道。因此,要從教材中有利於創造性思維的因素入手。

探索教材中創造性思維培養因素的關鍵是教師要用創造性的眼光研究教材。同樣的課文,由於理解的角度不同,學習的深度不同,會使學生得到不同的收益。如果能從培養創新人才的需要出發,改革目前的語文教學,從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角度去鉆研教材,發現教材中有很多可以誘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因素。比如有些文字反映了人們通過綜合分析事物的各種聯系,在很多方面進行合理的思考,解決壹些復雜的問題。這類文本包含創造性思維訓練因素。《火燒赤壁》《草船借箭》就是這樣的文本。從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角度看,周瑜在《草船借箭》壹課中與諸葛亮鬥智,失敗的原因是他始終沒有跳出習慣性思維的框框。在他心目中,他壹直認為箭是制造出來的。所以,只要不給諸葛亮造箭的材料,把造箭的時間限制得緊緊的,他就有把握殺死諸葛亮。甚至當諸葛亮叫他三天後去河邊取箭時,魯肅也說制作箭不需要材料,對諸葛亮借箭的計劃毫不知情。諸葛亮巧妙的算計,最讓人驚嘆的是他跳出了習慣性思維的框框,想出了壹個意想不到的辦法,向敵人借箭。借箭是諸葛亮設想的方法。這種方法是否可行,取決於他對事物各種因素的綜合分析:(1)分析周瑜嫉妒心強、魯肅正直、曹操多疑的性格特征;(2)根據淩晨長江上多霧的氣候,決定四點開航,吸管壹千多支,箭十萬多支。這些分析反映了諸葛亮的創造性思維活動。如果這樣分析理解教材,就要考慮如何讓學生理解諸葛亮為什麽能想到“借箭”而不是造箭,諸葛亮的“巧妙算計”體現在哪裏,為什麽能借箭取勝。

第二,積極參與,全面創新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是學習的主體。自主是創新的前提。教師要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積極參與和發展。只有獨立思考和探索,才能有創新意識,才能提出不同的見解。老師是主導者,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讓他們參與進來,而不是放任自流。

1,關註參與策略。(1)全員參與,人人發展。引導學生參與,要註意層次性,防止壹刀切。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註重因材施教。重視學生的參與,不僅要重視優生,也要重視學困生,提倡專門為他們設計題型和習題,促進他們在原有基礎上全面發展。(2)全員參與,全面提高。引導學生參與,要註意平衡,防止顧此失彼。要調動學生多種感官,主動參與聽、說、讀、寫等訓練,充分發揮“四種能力”全面提高。(3)全程參與,逐步提高。引導學生參與,要註意連續性,防止打斷和跳躍。讓學生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和每壹個環節,而不僅僅是某些環節,真正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取得新的進步。

2.把握參與的機會。(1)課前參與。課前認真預習課文,讀好課文,自學課文,收集資料。(2)課堂參與。這是學生參與的主戰場。在40分鐘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參與的時間不少於25分鐘,教師的興趣、講解、引導、指導、評價、總結不超過15分鐘。呂叔湘先生指出:“總之,漢語的使用是壹種技能,是壹種習慣,只有通過正確的模仿和反復的練習才能培養出來。”對於語文學科來說,就是參與聽、說、讀、寫、想,帶領學生動口、動眼、動耳、動手、動腦。學生參與的方式很多,如設定學習目標、閱讀、提問、討論交流、提問與回答、口語與寫作訓練、角色扮演、課堂測試、總結與評價等。(3)課後參與。課後參與有助於鞏固課堂所學,開闊視野,激活思維,提高讀寫能力。比如課後閱讀,課後寫周報日記,參加社會實踐,參觀工廠,農村,部隊,社會調查,觀看自然等等。

第三,質疑問難,大膽創新

古人雲:“疑是思之始,學之終,小疑是小進步,大疑是大進步。”只有善於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人,才能有強烈的自主參與意識和創新動力。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盡力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提供創造機會,充分挖掘課本中蘊含的創新教育素材,鼓勵、啟發、誘導學生多提問、多提問,讓學生具有自主參與的心理傾向。

例如,在《景陽岡》壹文的結尾,“宋武...心想,‘天快黑了,可要是再跳出來壹條大蟲,我們怎麽打?’”,學生們提出,打虎的英雄留下了壹個無畏的英雄形象,但他在這裏寫了宋武對老虎的恐懼。這樣不會損害打虎英雄的形象嗎?這個問題問得多尖銳啊!我先表揚了這位學生敢於懷疑、敢於思考、敢於發言的精神,然後引導大家討論這個問題,壹石激起千層浪。有人說,宋武赤手空拳打死老虎後,已經筋疲力盡了。當然,他無法再見到老虎了。有的說結局略寫,與大局無關;還有人說這種心理活動應該刪掉,不然會抹黑英雄的臉。老師接著問:如果宋武有無窮的力量,妳能相信他能打十只老虎和上百只老虎嗎?宋武沒有力量,沒有武器,即使他知道山上有壹只老虎,他仍然白白死去。是英雄嗎?經過壹些爭論和討論,學生們得出結論,宋武赤手空拳打死了老虎,這雄辯地證明了他是壹個英雄。在壹定條件下,刻畫宋武的畏虎心理不僅不會影響英雄形象,反而會使宋武的形象更加完美,更加可信,更加可敬。因此,在教學活動中,允許學生發表不同意見,使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思維活動得到充分交流,有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創新和探索品質。

課堂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主陣地。教師要把主動權交給學生,真正成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讓學生大膽質疑,大膽提出自己的觀點和想法,鼓勵學生探究學習,主動參與。比如在講授《紀念碑》這壹課時,當學生從對將軍的語言和神態的描述中得知,將軍看到凍僵的士兵時非常難過和憤怒,老師就讓學生質疑將軍的“憤怒”。有同學問:“將軍這麽生氣?”有學生說:“將軍這時候發火是不對的,因為軍需官是替別人凍死的。”有學生說:“將軍這時候生氣是對的。因為將軍並不知道凍死的士兵是軍需官,他是出於對部下的深厚感情才生氣的。”通過引導辯論,學生不僅深刻理解了課文內容,而且培養了“獨立、合作、探究”的精神,敢於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

第四,激發想象力,主動創新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上的壹切,促進了進步,是知識的源泉。”沒有想象力,就沒有創新;善於創新,就要善於想象。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創造因素,抓住有利時機,讓學生在想象的藍天中自由翺翔,碰撞創造的火花,觸發創新的潛能。

在聽《鳥的天堂》這壹課時,同學們讀到“壹只畫眉飛了出來,被我們的掌聲嚇壞了,又飛進了樹葉裏,站在壹根小樹枝上興奮地叫著。那首歌真好聽。”當時老師設計了這樣壹個問題:“如果妳是森林裏那只可愛的畫眉,妳能告訴大家妳在唱什麽嗎?”壹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想象力的翅膀展開了,有的贊美自己家舒適的環境:“我家在祖國的南方,那裏四季如春,空氣清新,天高雲淡,河水清澈。”榕樹媽媽無私地把壹切都給了我們,用她豐盛的食物哺育了我們,用她巨大的樹冠保護了我們,為我們遮風擋雨……”有人歌唱自己生活中的幸福:“我是壹只無憂無慮的畫眉。清晨,我們隨著冉冉初升的太陽唱了壹首歌,給寂寥的鄉村帶來了生機;中午,我和同伴在茂密的樹葉間捉迷藏,或在草地上追逐,在天空中飛翔;夕陽西下,我們玩累了就待在家裏,等待夜晚的到來。”有壹句誠摯的邀請:“遠方的朋友,請到鳥兒的天堂來吧!“讓我們遠離被工廠煙霧汙染的空氣,遠離被獵人殺死的危險,遠離砍伐樹木和破壞鳥類家園的人。還有對人類的呼籲:“人類,請拯救我的同伴!”要知道,拯救他們就是拯救人類本身!“讓學生真正理解課文的意思。因此,只要把握時機,及時給予指導,就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活思維,豐富想象力。我們為什麽要擔心創新之花?

想象是智慧的翅膀,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關鍵。語文教師要用有效的方法給學生提供創新的機會,發掘每個學生的創新潛能。比如在《狐貍和烏鴉》這篇文章的教學中,我充分利用課文讓學生在學習中思考和質疑,鼓勵他們敢於超越書本和老師,用發展的眼光去發現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我利用結尾的空白來培養思維的創造力。文章最後壹句說:“狐貍叼起肉,鉆進了洞裏。”我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想象和思考:回洞的狐貍美美地吃了壹頓,然後舒舒服服地睡了壹覺。我接著問:“當烏鴉看到狐貍叼著肉鉆進洞裏時,它會怎麽想?”壹石激起千層浪,有人說烏鴉後悔了。它明白,狐貍說自己唱得好,是為了騙嘴裏的肉。有人認為烏鴉會說:“現在我們該怎麽辦?孩子們還沒有吃飯,我真的不是壹個好父親。”我及時指導:我們之前學過哪篇關於烏鴉的文章?話音未落,壹個學生哭了,老師,我知道我們壹年級也學了《烏鴉喝水》這篇文章。這時候,我緊跟在後面:他們有什麽區別?為什麽?同學們各抒己見,課堂氣氛十分活躍。有的說:《烏鴉喝水》壹文中的烏鴉很聰明,會用腦子;《狐貍和烏鴉》壹文中的烏鴉是愚蠢的,被狐貍欺騙了。有的說:烏鴉喜歡聽好聽的話,所以被狐貍騙了。有的說:烏鴉那麽聰明,能想出喝瓶子裏的水的好辦法。這樣,學生的思維達到了新的高潮,他們的創新潛能在積極探索中通過不斷的創新創造得到了很好的開發。

五、走進生活,實踐創新

語文教學必須走出校園,進入豐富多彩的社會,把語文學習從課堂延伸到生活的每個角落,在生活中找到語文學習的源頭。在實踐中積累新鮮經驗,開闊視野,激活大腦,培養創新精神,增強創新能力,展示創新成果。

1,挖掘生活潛能,引發創新思維。

生活中處處都有學習,學習就在我們身邊。溝通學生生活經驗與學習內容的關系,可以激發學生對新知識的新奇感。比如在講授《少年跑者》這篇文章的第壹段時,設置懸念:讓學生想象眼前出現壹個什麽樣的場景,然後展示壹幅描繪土中荊棘的彩色圖片,讓學生觀察,以確認自己的想象是否合理。每個人在生活經驗中感知到的知識,都被他們的頭腦重新創造,壹個“帥氣”“幹練”的少年形象浮現在眼前,從而激發學生對創新和創造性思維的旺盛興趣。然後討論:為什麽課文壹開始就給我們看了壹張少年的瓜刺圖?通過思考和討論,學生們意識到作者抓住了閏土的特點,壹個與眾不同的人物,並使人物栩栩如生。這壹活動使學生有所思考,有所感悟,有所收獲,在訓練中掌握思維方法。

2.課內打基礎,課外求發展。

語文實踐是學生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陣地。它的優點是能將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和技能運用到課外實踐中,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充分發展學生的個性。因此,許多創新能力的成果都是在第二課堂中獲得的。正所謂“課內打基礎,課外求發展。”因此,為了發展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我們教師面臨的是:如何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提供更廣闊的活動空間,讓學生卸下沈重的書包,輕松投入到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去。學生課後主動學習語文,教師組織學生成立課外興趣小組,開展多種形式的演講比賽、講故事比賽、手抄報比賽、日記、課本劇等;除此之外,我看課外書,做讀書卡,練書法,畫畫。例如,中央和地方廣播電臺、電視臺和報紙舉辦的各種問答活動和小制作比賽,可以引起許多學生的興趣和創作欲望,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和大膽實踐,從而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訓練他們的技能,拓寬培養他們創新能力的渠道。

3.做壹個好記者,走進生活。

引導學生扮演“我是小記者”的角色,走出校門,進入社會生活中去親身體驗,加深理解,積累新鮮素材,然後用作文記錄自己的經歷,表達自己的觀點。參觀景點,觀看標誌性建築,采訪英國勞動模範或成功人士,參觀民間奇觀,看望致富能人,調查留守兒童,參觀鄉鎮企業,考察環境現狀...從而加深對生活的理解,然後用中文描述和謳歌多姿多彩的生活,寫壹篇訪問記錄、壹篇調查報告或壹篇通訊,推薦給報紙、雜誌或電臺、電視臺進行宣傳報道。

只要我們在語文教學中兢兢業業,積極挖掘潛在的創新資源,千方百計地啟發、喚醒、引導、培養,我們的語文教學就會呈現出陶行知所說的“處處是創新之地,每壹天都是創新之時,人人都是創新之人”的美好境界

  • 上一篇:微信朋友圈營銷技巧大盤點!
  • 下一篇:貴州有什麽好玩的地方和景點介紹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