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小學語文教學如何減負增效提質

小學語文教學如何減負增效提質

 小語教學要嚴格執行“減負”規定,以課堂教學方式改革為抓手,努力尋求高效 教學 方法 ,達到“減負提質”的目的。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關於小學語文教學如何減負增效提質,希望對妳有幫助!

1小學語文教學如何減負增效提質

 小學語文教學如何減負增效提質?減負提質是課堂教學實踐中壹個十分重要的理論與實踐問題。壹方面,基礎 教育 改革的重要任務之壹就是要“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

 1.提高減負提質重要性與必要性的認識。認識是行動的先導,認識到位,才能為“減負提質”提供思想保證。要讓小語教師清楚認識到“減負提質”的內涵、意義以及“減負”與“提質”的辯證關系。只有教師徹底轉變片面追求升學率的觀念,才能切實“減負”,真正意義上達到“提質”的目的。 語文知識 的學習與 語文學習 能力的提高,是學生全德、智、體、美和心理等方面素質培養的基礎,更是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終身發展必要的前提條件,小語教學仍然是基礎學科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結合緊密的教學。

 2.開展減負提質的教學設計。減負提質不僅在課堂教學中,更在課前教學設計上。教師要在課前備課上下功夫,才能有效提高課堂40分鐘的效率,培養學生的能力。小語教學需要備課做到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明確無誤,教學策略和教學過程定位恰當,教學思路和教學邏輯清晰可見。有語文教研組 總結 出課前備課的“四讀”、“四想”、“四有”教學設計模式,對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產生了良好的效果。“四讀”即讀課標、讀教師用書、讀教材、讀其他教輔書。“四想”即教壹科想各科、教本節想本章、教小學想中學、教現在想將來。“四有”即腦中有綱(標準)、胸中有本(教材)、目中有人(學生)、手中有法(方法)。

 3.改革課堂教學方式。小語教學要嚴格執行“減負”規定,以課堂教學方式改革為抓手,努力尋求高效教學方法,達到“減負提質”的目的。有教師探索具有小語教學特色的“自學自測,互學互助,導學導練”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自主的學習,自我的評價,多媒介體交流,教師設計主題性語文學習實踐活動,學生開展生活問題式的語文知識運用等。還有小語教研組研究出課堂教學的“三創設”、“三處理”、“三體現”的教學方式,也大大提高了減負提質的效果。“三創設”即創設和諧氛圍,讓學生在樂中學;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疑中學;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在趣中學。“三處理”即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處理好過程與結果的關系、處理好知識與能力的關系。“三體現”即課堂教學體現基礎性、民主性、趣味性。“三三”課堂,抓住了教材要點,抓住了學生特點,能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心境下學習。

2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指導學生預習,讓學生養成 課前預習 的習慣。在學每篇課文時,教師先指導學生明確預習的目標(即問題)如:把課文中不認識的字都註上拼音、把自然段的序號標清楚,並概括每自然段的大意等;每周或者幾周重點進行壹種訓練(如分段),感覺差不多了再進行下壹個問題的訓練;嘗試學生自覺進行預習;對預習好的同學不吝嗇語言進行表揚,樹立標兵。

 2、指導學生聽說。(1)加強聽說訓練,聽寫結合。小學生語文的聽說訓練,應從辨音、聽記練起。如:在學生聽 故事 前提出壹些聽的要求,或讓其聽後復述,或說明所含道理,或讓其概括故事大意,或續編故事……這樣既訓練了學生的聽記能力,又促進了他們創新意識的形成,而且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 邏輯思維 能力。(2)開展活動,培養聽說的創造性。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主導者和促進者,還可以結合教學在課外適當開展壹些活動,使學生的創造能力得到進壹步發展。如布置學生觀看電視少兒節目,把最精彩的故事或內容講給班上的同學聽;即席抽題目開展說話比賽;給壹個簡單的故事情節,讓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自編故事,要求編得具體,說得生動形象,鼓勵他們創造性地表現自我。

 3、指導學生讀寫。朗讀在學習語言過程中十分重要,它不但能幫助記憶,而且還能幫助理解。作為教師,要經常要求學生大聲朗讀課文,讀時要清晰、準確。除了讀教材中的課文外,還要求學生每周至少讀三篇 文章 ,而對於文質兼美的文章則鼓勵學生要多讀,甚至熟讀成誦。

  3課堂讓學生與老師互動

 設計多向合作的學習活動,拓寬互動途徑。學生互動受性別、性格、空間位置等因素的影響。壹般性別相同,空間位置較近的學生之間容易產生互動,互補型性格的學生之間也較易發生互動。適當遵循互動規律,有利於建立積極適宜的互動。由於低年級學生組織能力和自控能力低,適合多設計同桌或者前後桌之間的兩人合作學習活動。高年級學生適合多設計四人組學習活動,增大互動的人際空間。在設計合作學習活動時,要考慮到組與組之間的影響,教師對小組的影響,小組對成員個人影響,以此來開發更多種類的互動 渠道 。

 設計“大問題”,擴大互動空間。所謂“大問題”即粗線條式的問題。這種問題有特別大的包容性和可選擇性,它會使學生對解決問題作策略、材料和思路的選擇,而不只是對某壹具 體操 作方法的選擇;可以使學生對解決問題的設計作多種假設與猜測,而不僅僅是按原有程序作壹蹴而就的驗證。當教師把“大問題”和發散性問題留給學生,就像把學生置於壹個陌生領域,學生可以放開手腳,但在茫然四顧之際又必須加強聯系才能找到救生之路。這樣,就為學生擴大了互動空間和互動需求。

 設計生活化、情境化、信息化的教學環境,豐富互動內容。在生動、多樣的教學環境中,學生可以交流的話題更多,情感體驗豐富了,思路也能打得開,相互影響,容易產生“觸類旁通”之感,或“觸壹發動全身”的現象,感性上更容易產生溝通。因此,課堂上除了教師準備充足的材料、創設豐富的情境外,還要引導學生收集更多的信息資料,促使課堂上的每個學生都能成為信息源,讓學生在充斥信息的環境中接受多方刺激、發生互動。

4吸引學生學習數學

 拓展文本資源,激發大膽想象

 1.充實文本,發揮想象。藝術講究的是“著墨處是畫,無墨處亦是畫”。文學是壹種藝術,教材中的很多文本在敘述描寫時留下了諸多想象、思考的空間。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抓住這些空白,激發學生們大膽想象,讓他們放飛靈性,以自己的生活 經驗 去詮釋“空白”,充實文本。教學《荷花》時,讀到其中壹段,我趁機問道:“還有誰會走過來告訴我它的見聞呢?”簡短的沈默之後,學生們爭先恐後地回答:“露珠在我身上滾動,告訴我溜冰的樂趣。”“青蛙跳上來,告訴我捉蟲的快樂。”“蝴蝶飛過來,請我欣賞她優美的舞姿。”“小鳥飛過來,唱起動聽的歌兒。”就這樣,壹句句充滿詩意的童言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學生便可在他們獨具個性的自由表達中描繪絢麗精彩的世界。

 2.拓展文本,嘗試創作。在學習文本的同時,如果能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延伸:從文本走向生活、從課內走向課外、從“學習”走向“講述”,那麽,在不知不覺中,學生表達的欲望就會更強烈,表達的興趣會更加濃烈,表達所需的素材也會更豐富,個性化語言也能得到施展。如學完《珍珠泉》後,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壹處家鄉的景物,借鑒文本的表達方法寫壹寫;學了《爭吵》後,讓學生想想平時和同學相處過程中發生的事情,抓住當時的語言和心理想法進行描寫。

 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為學生創設體驗成功的機會和條件

 心理學認為:壹個人只要體驗壹次成功,便會激起無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因此,促成學生從學習中品嘗成功的樂趣,這是將激勵轉化為學習動力的最佳途徑。 課堂教學中,由於學生之間在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學習水平上存在著較大的差別,如果課堂教學按照統壹的教學目標來要求所有學生,以相同的評價標準來衡量不同學生,勢必會導致壹部分學生無法達到課堂教學的要求,使其遭受學習上的挫折和失敗。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充分考慮到學生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積極創設壹種有利於全體學生進行自我表現和體驗成功的機會,促進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辦自暴自棄為自尊自信,辦信心不足為充滿信心,進而通過他們的努力體驗到自己在學習上的進步與成功,親身感受到成功所帶來的歡樂。

 同時教師還要積極創造條件,引導學生參與各種教學活動,為他們提供自我表現和展示才華的機會。例如,在愉快教育實驗中,課堂教學要求做到“三清”。每節課下課前要留出2-3分鐘的時間進行當堂測驗,教師及時的了解每壹個學生的學習效果,做到及時反饋,此為“節節清”;個別學生沒有做到當堂消化的,教師就利用自習時間進行個別輔導,幫助他們完成當天的學習任務,做到知識不欠債,此為“天天清”;改革考試制度,取消期中考試,強化單元復習和檢查,邊學邊鞏固,此為“段段清”。總之,學生沒有體驗過由於獲得成功而滿懷喜悅的心情,就不可能認真考慮如何在學習上更進壹步以及如何克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課堂教學必須為學生創設壹些“特殊的成功情景”,使他們積極迎接以後的學習。

  • 上一篇:怎麽寫中班科學活動反思
  • 下一篇:00後空間心情說說長短句大全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