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美術操作活動的組織實施有哪些環節

美術操作活動的組織實施有哪些環節

壹般來說,壹個具有壹定結構化的美術操作活動主要包括感知與體驗、探索與發現、創作與表現、欣賞與評議等四個基本環節。

第壹環節:感知與體驗

感知是指幼兒對藝術作品的形式要素、媒介材料的質地及各種性質、要素所造成的關系,以及對這些關系造成的意味及符號含義的感受。體驗是指引導幼兒通過視、聽、觸、動覺及言語等多通道方式與藝術作品產生情感上的溝通與***鳴,以加深幼兒對作品的理解和感悟。感知與體驗的過程也就是幼兒對自然、社會生活中美的事物和藝術作品的欣賞、感受,獲得內在體驗,吸收和拓展相關經驗,積累視覺語言和符號的過程。幼兒欣賞和感受的對象,可以是適合幼兒欣賞的大師的經典作品,也可以是童趣十足的優秀幼兒作品;可以是可視的美術作品,也可以是相應的音樂作品或文學作品;可以是課堂上組織的通過圖片、幻燈、影片等手段對藝術作品的欣賞與感知活動,也可以是幼兒對日常事物的觀察和感受,或對經驗的回憶和體驗。

總之,感知與體驗的環節主要是幫助幼兒仔細觀察,豐富表象經驗,以便將其中的藝術語言、符號吸收內化到自己的頭腦中,甚至遷移運用到自己的操作活動中。

第二環節:探索與發現

探索與發現環節主要是對美術操作技法或各種工具材料特性及使用方法的探究與嘗試。這壹環節通過讓幼兒嘗試錯誤,在自我操作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不僅可以加深幼兒對美術技法或操作材料的認識,而且有利於培養幼兒的主動探究精神。探索與發現階段是幼兒初步嘗試與操作材料接觸,引發幼兒產生創作意圖和願望,並將自己的意圖逐步明朗和實現的過程,這對幼兒以後的創作與表現興趣及動力的激發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要適時引導幼兒從無目的的操作轉向有目的操作,逐漸明確操作意圖。如,當幼兒在隨意玩泥時,教師可啟發幼兒思考“妳在做什麽”“妳想用它來做什麽東西?”“妳想不想用泥來變魔術?”等等,讓幼兒逐漸意識到可以用泥做出某樣東西。當幼兒產生了創作意圖後,教師還要適當地指導和幫助。避免幼兒產生挫敗感。另外教師在活動設計中還要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如制作的形象方面要外輪廓簡單局部細化。

第三環節:創作與表現

藝術活動是幼兒情感表達和認識世界的壹種方式,特別是幼兒在邏輯思維、言語表達能力受限的情況下,藝術表現就成了他們表達自己的最好方式。幼兒在對大量藝術作品的感知與體驗以及藝術材料特性、相關操作技法等認識、掌握的基礎上,通過創作與表現環節,可以將自己的經驗、想法或情緒情感用藝術的手段表達出來。創作和表現環節又可以分為藝術構思與設計、操作與裝飾兩個階段。

在藝術構思與設計階段,又分為兩種情況:壹是創作者先有創作的素材然後根據素材再考慮選擇相應的材料進行創作;二是創作者根據已有的材料或物體形狀聯想出可以創作表現的具體形象。後者在民間傳統工藝品創作中比較常見,如根雕。由於幼兒直覺思維的特點,後壹種情況在其操作中占有較大比重。例如幼兒在玩油泥的過程中,看到團出的球形會說在“做元宵”,看到搓出的長條就說出“做面條”等等。教師應充分利用幼兒思維的可變性來發展他們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幼兒由於受思維方式的制約,他們設計不像成人的設計有設計圖,卻與民間藝人有相似之處,即不存在獨立的設計步驟,構思與設計融為壹體,甚至構思、設計與制作三者合而為壹。

接下來幼兒進入操作階段,是借助操作材料將頭腦中已有的構思與設計進行可視化的過程。在操作階段,幼兒對美術操作技法或各種工具材料特性及使用方法的掌握非常重要,否則構思再好也無法實現,從而影響到幼兒操作活動的效果。裝飾是創作的最後壹個步驟,壹般可以通過塗色、添加背景或細節刻畫等方式進行,壹是為了作品的完整性,二是為了作品更加美觀。

第四環節:欣賞與評議

欣賞與評議環節是幼兒對自己和同伴作品的欣賞、評價過程。教師要為幼兒提供作品展示的空間,如繪畫張貼或手工作品擺設的地點,以便幼兒能夠展示自己的作品,為欣賞做好準備。傳統的評價多是由教師選擇和壹壹出示兒童的作品進行點評,這是壹種以成人為中心的評價方式。我們強調評議應以幼兒的自我介紹及幼兒間的互相評說和欣賞為主,充分發揮兒童的主體性,引導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相互交流、相互欣賞,***同提高。

2、幼兒園美術欣賞活動的組織實施

美術欣賞是幼兒美術教育的壹個重要組成部分,目的在於加深幼兒對美術作品的理解,提高審美意識,培養幼兒的審美敏感性。幼兒美術欣賞內容廣泛、豐富,不僅包括經典繪畫作品、雕塑作品和建築藝術,還包括工藝美術作品,以及各種優秀的民間美術品和兒童作品。

考慮到低幼兒童的年齡特點和對兒童藝術素質全面培養的要求,美術欣賞活動在時間安排上壹般每次可以20到25分鐘,而且欣賞活動可以與相應的操作活動相結合,使整個活動有靜有動,有視覺體驗有操作經驗,這樣,欣賞帶動了創作,創作又反過來可以加深欣賞的體驗,兩者互相促進,相得益彰。

幼兒園美術欣賞活動組織實施的基本環節與實施要點

壹般來說,壹個具有壹定結構化的幼兒園美術欣賞和創作活動主要可以包括整體感受、形式分析、再次整體感受、心理回憶與構思、創作與表現等五個基本環節。

第壹環節:整體感受,自由地談論對作品的第壹印象或感覺

美術欣賞教育是壹種給兒童以豐富而復雜的心理感受的精神活動,在這種特殊的精神活動中,兒童要獲得各種各樣的心理感受,把認知對象變為情感體驗的對象。

這壹步主要組織幼兒圍繞作品進行整體感受,自由地談論對作品的第壹印象或感覺。這時教師應把幼兒鮮活的個人體驗放在優先位置,順應幼兒發展的特點讓他們盡可能地進行直接的描述。這時要給幼兒足夠的時間欣賞,然後,讓他們用簡潔的語言說說自己的真實感受。如在馬蒂斯《憂愁的國王》的欣賞活動中,教師剛壹出示這幅作品,兒童就情不自禁地發出壹片“哇!……”的驚呼,他們有的瞪大了雙眼,有的興奮地晃動著身體,有的大聲叫著“真漂亮“好好看!’’顯然,他們是被畫面鮮艷豐富的色彩、各種奇特的、不規則的形狀所吸引住了,這便是他們對這幅作品的第壹印象。這是末被教師修正過的最原初的、最真實的直覺體驗,它伴隨壹種創造性知覺活動和思維活動,是兒童產生審美愉悅的重要源泉。

第二環節:要素識別與形式關系分析

幼兒欣賞美術作品,不僅要獲得對作品的內容、主題、題材等的認識,還要逐漸養成能夠透過畫畫所描繪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內容,進壹步感知和體驗畫面形式意味的習慣和能力。所謂要素識別,就是指引幼兒發現和識別作品中點、線、形、色等形式要素。形式關系分析,則是指分析要素之間的關系,也就是分析作品所表現的美的形式,如造型、色彩、構圖及其所表現的對稱、均衡、節奏、韻律、統壹、變化等形式美的特征。

在要素識別環節,教師可以以“妳看到了什麽”為線索進行提問,引導幼兒發現作品的點、線、形、色等要素。幼兒壹開始可能會主要偏重於從描繪具體事物或點、線、形、色等要素所構成的東西“像什麽”的角度來觀察和感知,如《憂愁的國王》中幼兒看到了青蛙、老鼠、樹葉、人的手、眼睛、小提琴、小嬰兒、大石頭等很多種事物。說明幼兒的想象非常豐富、思維非常活躍,但這還只是壹種日常知覺而非審美知覺。在討論中,幼兒還提到“線條”,紅、黃、藍等各種“色塊”,各種形狀等,這是壹些屬於形式語言的東西,是造型藝術魅力的本體所在,是美術欣賞活動中教師要著意引導幼兒把握的。

形式關系分析環節也就是進壹步探討要素與要素之間的關系,了解其美學意味。在識別了線、形、色等要素之後,有時甚至在識別的過程中,這些要素與要素之間所形成的關系,它們所表現的情感和蘊涵的意味,自然便會成為幼兒感受和談論的主要內容。如幼兒在欣賞《憂愁的國王》時,不僅談到了作品中的樹葉形和黃色,還發現了樹葉的枯黃,特別是樹葉被表現成飄零、無力、下降的樣式,與傷心、難過等負面情緒的聯系。

在實際的欣賞活動中,要素識別與形式關系分析往往是融合在壹起的,因為幼兒在識別要素的同時,往往就伴隨著各種對要素與要素之間所形成關系的感受。

第三環節:再次整體感受,較深入地討論作品給人的感覺

這是又壹次的整體感受,它建立在幼兒對作品的各種要素及其美學意味的深切感受和討論之上,它與第壹印象相比,應該是更深刻和更到位的。這壹步壹般會涉及介紹作品的創作背景、解釋作品所蘊涵的意義、創作者個人特有的情感表達方式,以及壹些約定俗成的具有象征意味的符號含義等。也可以通過給作品命名並說出為什麽要這樣命名的方式來進行,因為幼兒對作品的命名往往能夠反映他們對作品的總的感覺,而考慮起名字的理由則能幫助他們整理和清晰地了解自己的這些感受和思考過程,這裏既有直覺的、感受的東西,也夾雜了理性的、邏輯的東西。

第四環節:心理回憶與構思

讓幼兒對已欣賞的作品進行心理回憶和對自己將要創作的東西進行討論、構思,這是承上啟下的必要壹環。它既是壹次欣賞活動的結束,也是創作活動的開始。心理回憶可以采取讓幼兒閉上眼睛回憶已欣賞過了的視覺意象的方法,以加深幼兒對作品的印象和感受。構思時則可以將心理意象和交流討論結合起來,使幼兒為下壹步的創作做好必要的心理準備和鋪墊。

第五環節:創作與表現

美術欣賞活動可以是純欣賞,也可以在欣賞後安排幼兒進行創作,這要根據具體的欣賞內容而定。但欣賞後的創作與壹般的美術創作稍有不同,它既尊重幼兒的意願,給幼兒提供充分的自由度,也鼓勵幼兒把欣賞的經驗結合進來。或學習、借鑒畫家的作畫方式和表現手法,或用自己的繪畫語言描繪作品所表現、傳達的情感等。如欣賞《憂愁的國王》後,幼兒以色紙剪貼的方式表現快樂婆婆或傷心婆婆所講述的故事等。

  • 上一篇:PS2怪物獵人2
  • 下一篇:菊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嗎?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