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姜堰興泰鄉村旅遊景點介紹 姜堰興泰鄉村旅遊景點介紹作文

姜堰興泰鄉村旅遊景點介紹 姜堰興泰鄉村旅遊景點介紹作文

興化有什麽好玩的

化市,江蘇省轄縣級市,由泰州市代管。

興化市屬裏下河平原,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具南北氣候過渡特征,著名的“魚米之鄉”,有新長鐵路和鹽靖高速及寧鹽、興泰等公路過境,境內景點有:千垛景區、水上森林公園、玄武靈臺、八字橋文化廣場。

江蘇泰州興化市的旅遊景點有:

1、拱極臺

拱極臺,位於興化城北海子池畔,臺高6米,占地1300平方米,這裏樓臺亭閣依城傍水,參天大樹遮天蓋地,景色幽雅秀麗。

拱極臺始建於南宋。寶慶元年(1225年),興化知縣陳垓為防禦金兵、蒙古兵等北方軍隊渡淮南犯,利用改造大小垛島和河道開挖的積土,圍繞縣衙署四周築成長約3.5公裏的土城和東南西北四門以及四座水關,並在縣衙以北的土城南側構築高臺;根據五行方位及其對應“四象”中的玄武(神龜),將此臺命名為“玄武臺”。同時,在“玄武臺”上建成“襟淮樓”,有著“攻占防守”的意義。元時知縣詹士龍曾於此讀書,故襟淮樓又名讀書樓。

2、李中水上森林生態園區

李中水上森林生態園區是位於興化市李中鎮舜川路東首,是江蘇省最大的人工生態林基地,始建於80年代初期,總面積18894畝。目前啟動區面積1500畝,其中林地面積1050畝,栽植的10萬株水杉、池杉等樹木,已成為高大茂密、生機盎然的水上森林園區,目前林木蓄積量1.5萬立方米,且每年以12%的速度遞增。

李中水上森林不同於平常的樹木栽種方式,它采用特殊的林垛溝魚的立體模式,形成“林中有水、水中有魚、林內有鳥”的獨特水鄉景觀。貓頭鷹、野鴨、白鷺、黑杜鵑、草鸚鵡、山喜雀等鳥類,野生動物比以前增加10多種,林中鳥最多時有6萬多只,正常有3萬只左右。是目前裏下河地區規模最大的人工濕地森林生態系統。每當盛夏時節,園內樹木參天,濃蔭撒地,萬鳥翔集,清風陣陣,伴隨著植物的芬芳氣息縈繞其間,真可使遊人陶醉其間,樂而忘返。

3、玄武靈臺景區

位於興化城北海池河畔的“玄武靈臺”景區,樓臺亭閣依城傍水,參天大樹遮天蓋地,景色幽雅秀麗。這是興化城內最具規模的壹處人文景觀,擁有七百多年歷史。

“玄武靈臺”景區在南宋初具規模,至清末民初,特別是明清時代,修建、擴建多達10多次,先後增建了遺愛祠、景賢祠(後改屈子祠)、昭陽書院及碑堂等建築,受到歷代文人雅士及各級-100多人的謳歌和贊頌,由此產生了大量詩文作品,其中詩歌100多首,碑記10多篇,賦3篇,詞8闕,序(跋)文8篇。同時更產生了由清同治六年(1867年)知縣俞麟年組織的文人“雅集”的《拱極臺唱和集》和《興化拱極臺誌》詩文集,以及具有世界影響的孔尚任名劇《桃花扇》,極大地豐富了“玄武靈臺”景區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底蘊,使其成為與揚州平山堂、高郵文遊臺相媲美的蘇北、蘇中重要名勝景觀之壹。

4、桃花島生態農業觀光園

桃花島生態農業觀光園於2008年6月份組建成立。位於興化市區南9公裏,在臨城鎮高效農業示範區內,興泰大道東側,主出入口與興泰大道連接壹體。園區水陸總面積1500畝。園區中建有特色垂釣中心、桂花苗木圃園、精品桃園、葡萄觀光長廊、生態餐廳、休閑會所、燒烤吧、蒙古包等。

5、興化古城墻

興化古城墻始建於南宋寶慶元年(公元1225年)。當時興化人為抗擊金兵入侵而挖河取土築成壹圈長6華裏157步、高壹丈多的土墻。城墻設有四城門,門上有樓,墻外有護城河相依。

至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城墻重砌為磚墻,高達11米以上。東南西北四門依次為啟元門、文明門、威武門、肇魁門,四樓為觀海樓、懷曛樓、見山樓、仰宸樓。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為防禦倭寇的侵擾,再次全面建造城垣,次年竣工。以後城墻多次修葺。民國時為方便交通增開小南門、小東門、小北門,至此城墻有了7個城門。

興化城墻在歷史上曾多次發揮了抗禦外敵的作用。在抵禦侵犯者的歷史上,最著名的莫過於知縣胡拱辰領軍民力拒元兵入侵事跡,雙方浴血奮戰。興化城終因無有援兵而被攻破,而胡知縣也與城***亡。英雄史事,令人感懷。

1958年,因舊城改造之需,大部分城墻被拆掉。剩余部分因為當時的百貨公司倉庫、直屬糧庫等國有企業依古城而建,才僥幸得以保留。20世紀90年代初西門段也被拆除,現僅存東城外墻腳跟壹段,保存較為完好,長65米、高5.5米、底寬1.6米、頂寬1.1米。

2002年興化古城墻被江蘇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6、東嶽廟

距今已有600多年歷史的東嶽廟是興化市當地著名的道教古跡。也是目前唯壹保存完好的道教場所。

它位於興化城內東大街牌樓東路13號,占地面積800多平方米。東嶽廟始建於明永樂年間,因廟內供奉東嶽泰山神而得名。

東嶽廟建築恢弘,布局嚴正,尤以大殿最為久負盛名,民間有興化籍狀元宰相李春芳為孝敬父母而修東嶽廟大殿的傳說。更是為其增添了幾許傳奇的色彩。1986年,東嶽廟被興化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申報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後來興化市委、市政府又將東嶽廟的使用權由市文化館移交給市道教協會。並投巨資修復建設。完建後的東嶽廟,包括牌坊、山門、戲樓、四聖觀、呂祖壇、財神祠、五嶽樓、鬥姥宮、長生院、竟渡廟及生活、消防、商業設施等。相信歷經滄桑歲月的東嶽廟,將再次煥發光彩,成為興化市道教活動的核心場所和群眾遊覽觀光的勝跡。

7、狀元坊

泰州興化市東城門外,有壹條明清衢道,古名通泰。清代起稱作東城外大街興化狀元坊。稍東有壹條向北伸展的狀元巷,是明嘉靖年間狀元李春芳早年生活的地方。少年李春芳刻苦好學,獨自在勝湖裏土神祠裏讀書。祠三開間,三進兩天井,後進清靜。地方誌稱此地為“明少師李春芳讀書處”。李春芳二十壹歲中舉,為考取狀元又苦讀了十五年。嘉靖二十五年(壹五四六),李春芳再赴春闈。行前壹夜,又獨宿少年時讀書的土神祠中,夢見脫兔滾地為鹿,被他擊中其首,醒後頓覺信心百倍。隨後回祖籍句容祭祖,夜宿蕭寺,留詩僧房壁間:年年山寺聽鳴鐘,匹馬西風憶遠公,它日定須留玉帶,題詩未可著紗籠。第二年,李春芳中了狀元。

狀元巷頭跨街的石牌坊,始建於明嘉靖二十六年(壹五四七),單門雙柱。嘉靖四十四年(壹五六五),李春芳官至禮部尚書加太子太保兼武英殿大學士。二零零九年壹月五日,泰州興化市修復了狀元坊。

興泰在姜堰什麽地方

興泰鎮鎮區位於姜堰市城區東北部24公裏,向南是千年古鎮溱潼鎮溱湖風景區,南與溱潼相連,西北分別與興化市的邊城廂底接壤,東與東臺市溱東鎮為鄰。

裏下河,介紹

裏下河地區位於江蘇省中部,西起裏運河,東至串場河,北自蘇北灌溉總渠,南抵通揚運河,總面積13500余平方公裏,屬江蘇省沿海江灘湖窪平原的壹部分。因裏運河簡稱裏河,串場河俗稱下河,平原介於這兩條河道之間,故稱裏下河平原。

裏下河平原的形成歷史短暫。在距今約7000年前後,海平面上升至現在的位置並漸趨穩定,當時蘇北的海岸線呈向西凹入的弧形,現今的裏下河地區當時還是介於沿淮河與沿長江兩個沖積平原之間的壹個大海灣。淮河、長江不斷挾帶泥沙人海,並在波浪、湖汐和沿岸流作用下,在這壹海灣口堆積成沙堤,形成與外海隔開的_湖,最近3000多年以來,_湖在江淮諸多支流註人的影響下,水質逐漸淡化成為淡水湖,因湖泊內泥沙淤積,又演變形成了今天四周高、中間低的“鍋底窪”平原區。裏下河平原地勢低平,水網稠密,湖蕩相連,地下水位高,以濕生、沼生等水生植物居多。

早在距今6000年前後,裏下河平原周邊局部高地上,已有先民在這裏繁衍生息,發展原始農業生產。根據歷史記戴,公元前486年,“秋,吳成邗,溝通江淮,以通糧道”。從此,邗溝與淮沂、沐、泗等天然河道相通,交通促進了各地農產品和其他物資的交換,經濟技術的交流。秦漢時代,江蘇鹽鐵業相當發達,裏下河平原沿海壹帶,利用海水煮鹽為壹大資源。當時這裏人口較多,使用鐵制農具和牛耕技術比較普遍,加之灌溉便利,農業生產水平較高,物產豐饒,壹派“魚米之鄉”景象。雖歷經隋、唐至北宋的滄桑變遷,這裏仍然是人眾物豐,經濟文化比較發達的地區。公元1128年,宋朝和金國的封建統治者,聽任黃河南徒,侵泅奪淮人海,從而破壞了整個淮河下遊的水道系統,使裏下河地區成了“大雨大災,小雨小災,無雨旱災”的有名地區。在歷次水旱災害中,以1929年的旱災和1931年的水災的災情最為慘重。1929年大旱,裏下河平原所有河港、湖蕩大多見底、蝗蟲害稼、鹵水倒灌,位於“鍋底窪”的興化。竟是“秋無禾,歲大饑,民多流亡”。1931年7月大雨,淮河大漲。潰堤決口,裏下河平原及其以東的濱海平原汪洋壹片,當年秋季和來年夏季顆粒無收,300多萬民眾流離失所,77000多人死亡,廣大災區形成壹片悲涼淒慘景象。

新中國成立之初,黨和國家對淮北和裏下河地區的洪澇災害十分重視。20世紀50年代就發動人民治理淮河,在淮河下遊開辟蘇北灌溉總渠人海水道,修建王河閘,擴大淮河入江水道,整治了裏下河平原人海諸河港以及其他渲泄洪水的河道,對防治淮河下遊的洪水災害發揮了巨大作用。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群眾在黨和政府領導下,充分發揮裏下河地區自然環境的優越性,因地制宜,大力調整農業結構。該區盛產糧、油、禽蛋、畜產品、水產品、水生植物等綠色食品等,農民的經濟收入大幅度提高,裏下河平原腹地興化市己成為全國百強縣(市)之壹。歷史上“無舟不行”的興化,已有寧靖高速公路、寧鹽壹級公路、興泰公路縱穿平原南北,直抵江明長江大橋,與寧通、滬寧高速公路相接,高郵至東臺公路橫貫平原東西,與新長鐵路交匯,構成了平原區四通八達的公路、鐵路交通網絡。

裏下河平原區還有高郵湖、寶應湖、大縱湖等諸多有待開發的湖蕩,以及全國獨有的農耕奇景——“垛田”等自然景觀。春天菜花黃時,乘舟蕩漾於昔日的“垛田之鄉”,田園景色怕人,風韻獨特,令人心曠神怡,樂在其中;深秋季節,赴高郵,大縱諸湖養殖基地觀光,水清蟹肥,蚌蝦魚群,皆能夠領略水景的別致情趣。此外裏下河地區還有文遊臺、鎮國寺塔、李家花園船廠、鄭橋故居、施耐庵墓園、劉熙載故居等文化景觀百余處;溱潼會船節等民族風情也是當地壹絕。

揚州是壹座古老的歷史文化名城。瀕江近海、是蘇中平原裏下河地區的中心。長江與京杭大運河交匯於此,西通南京,與鎮江、無錫隔江相望,歷來是南北水陸交通樞紐,蘇北重要門戶。現轄廣陵、邗江、揚州郊區3區,高郵、江都、儀征3市和寶應縣,總面積6678平方公裏,467萬人;城區面積973平方公裏,108萬人。

揚州始建於春秋末朗,至今已有2400多年的歷史。當時吳王夫差為北上中原爭霸而在鄰國故地開邗溝,築邪城。戰國時又稱廣陵,西漢更名江都,此後名稱屢變,隋代始稱揚州。隨著大運河的開鑿,揚州漕運和鹽運在全國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這裏也成為“壯麗壓長淮,形勢絕東南”的富庶都邑,既是江淮經濟文化的中心,也是對外貿易和國際友好交往的港埠,享有“雄富冠天下”的“淮左名都”之美譽。

明清以來,揚州成為馳譽中外的旅遊勝地。山靈水秀,風景如畫,素以“綠揚城郭”著稱於世。揚州的古典園林既擅北地之雄,又兼南國之秀,向來為中外遊入所稱道。揚州悠久的手工業歷史,給後人留下了漆器;雕刻等無數文化珍品。長期的文化積累,秀麗的自然美景和便利的交通運輸,使揚州成為蘇北地區最負盛名的旅遊勝地。

秦州市 位於長江北岸,裏下河平原的南緣,下轄泰興市 、姜堰市、靖江市、興化市和海陵區、高港區。總面積5848平方公裏,人口501萬,其中市區59萬人,泰州舊城南北狹長,形似鳳凰,故又名“鳳凰城”。

泰州成陸歷史較早。據海安縣青墩發掘的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考證,早在五六千年前的原始社會末期,這裏已有人類居住。南唐升元元年(937年)升海陵縣為泰州,取安泰之意,泰州之名始於此。泰州水陸交通便利:江都至海安的公路穿越市區,南官河、_汀河、秦東河及新老通揚運河在此交匯。

泰州是我國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先生的故鄉,也是當年著名的蘇北抗日革命根據地,陳毅將軍曾在此指揮領導了壯烈的“黃橋戰役”,黃橋燒餅也隨著戰鬥的勝利而遠近聞名。

高郵地處長江三角洲北岸,全市面積1967平方公裏,人口83萬。是全國2000多個縣市個惟壹以“郵”命名的城市,秦代此地築高臺、設驛亭,故名秦郵。自漢建縣以來,素有“秦郵漢郡,蘇中要邑”之稱。

高郵自古就是漕運和繹道必經之地,水面約占總面積的40%,京杭大運河縱貫南北,京滬高速公路傍城而過,淮揚公路和郵鹽公路南接滬寧高速,北通隴海鐵路,交匯於市區,使高郵與經濟發達地區緊密相連。

高郵有燦爛的人文資源和優越的自然環境。宋代著名詞人秦觀、清代訓訪學大師王氏父子、當代作家汪曾棋等都是高郵人,孟城驛、天山漢墓、文遊臺等名勝古跡散布各處,更為人稱道的是高郵淳樸優美的水鄉生態環境:河湖塘渠星羅棋布,高郵湖是全國第六大淡水湖,盛產魚蝦蟹貝和水生植物,高郵麻鴨與“雙黃鴨蛋”也是知名的土特產。

興化市位於揚泰以北,全市面積2394平方公裏,人口155萬,是蘇中腹地、裏下河地區獨特的“水鄉澤國”,水面積440平方公裏,大小湖泊十幾個,河道水網縱橫交錯,原始自然的水景生態環境不可多得。

古城興化已有2000多年悠久歷史,至今仍保留著濃郁的明清風格。《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揚州八怪”的代表人物鄭板橋,清代文學理論家劉熙載等文化名人,都在這塊豐腴的土地上,留下了令人神往的名勝古跡和胺炙人口的傳說佳話。雖然是水鄉腹地,興化的交通還是比較便利的:長新鐵路穿境而過,寧靖鹽高速公路、寧鹽壹級公路縱貫全境,城鎮鄉村路路通。改革開放以來,古老的興化生機煥發,現已臍身全國“百強”縣行列,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雄踞全國之首。除傳統農業外;對外經貿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享水土之利,得資源之厚。近年來,興化獨特的旅遊優勢在保護開發下正散發著迷人的魅力,吸引著海內外的遊人流連忘返。

可不可以介紹壹下姜堰的歷史

姜堰古稱羅塘,地處江蘇中部,位於美麗富饒的長江三角洲,四季分明,氣候宜人,下轄18個鎮2個區,總面積1051平方公裏,人口92萬。

姜堰市春秋戰國時先後屬吳、越、楚,秦代屬東海郡,漢武帝元狩六年(前117)置海陵縣,唐高祖武德三年(620)改海陵為吳陵,南唐升元元年(937)年泰州,民國初年廢州設縣,縣治泰州。

1940年10月,泰縣抗日民主政權於海安建立,1949年5月泰縣人民 *** 駐姜堰鎮西郊。

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後,泰縣與縣級泰州市兩度分合,1962年1月復稱泰縣,縣治姜堰鎮。

1994年撤縣設市,改稱姜堰市。

1996年8月隸屬新設立的地級泰州市。

全市設有姜堰鎮、溱潼鎮、顧高鎮、蔣垛鎮、大倫鎮、白米鎮、婁莊鎮、沈高鎮、俞垛鎮、興泰鎮、張甸鎮、大泗鎮、梁徐鎮、蘇陳鎮、橋頭鎮、淤溪鎮、罡楊鎮、華港鎮等18個鎮,1個經濟開發區,62個居民委員會,300個行政村。

姜堰市境內人類活動歷史悠久。

單塘河新石器遺址距今約6000年,天目山商周遺址經考古發掘,證明該處為壹古代城池。

俞垛倉場為漢代吳王劉濞設置的糧倉。

宋代嶽飛、文天祥等均在姜堰駐足。

明代抗倭名將唐順之在姜抗倭直至病逝;“泰州學派”創始人之壹王棟長期在姜講學;畫家唐誌契所著《繪事微言》入選《四庫全書》。

清代圍棋棋聖黃龍士引領清代圍棋達到封建時代最高峰,至今享譽海內外;劉榮慶、劉國慶兄弟連中武狀元,時稱“熙朝盛事,曠古未聞”。

現代學者、詩人、書法家高二適由 *** 倡導,與郭沫若開展“蘭亭論辯”,傳為歷史佳話。

全市旅遊景點有:溱湖風景區、溱潼古鎮、曲江樓、高二適紀念館、南當鋪、人民公園、婁莊凈土寺、淤溪靳潭古亭、馬莊法華寺、橋頭劉狀元府址遺跡等。

姜堰人民公園

姜堰旅遊簡介

姜堰,古稱“三水”,地處江蘇中部、江淮之間,系江水、海水、淮水交匯之處。

姜堰歷史悠久,人文薈萃。自然生態得天獨厚,名人民俗富於特色,旅遊資源十分豐富。以溱湖濕地、河橫生態為代表的“綠色旅遊”聲名遠播,以蔣垛蘇維埃紀念館為代表的“紅色旅遊”永恒經典,以溱潼古鎮、會船民俗為代表的歷史民俗風情獨特,吸引著各地的遊客前來觀光旅遊。

壹、主要景點:

溱湖國家濕地公園

溱湖國家濕地公園,系由國家林業局批準設立的江蘇首家、全國第二家國家級濕地公園,國家AAAA級景區。地處泰州市東北部,是著名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先生的故鄉。景區東臨寧鹽壹級公路,南接328國道和溱湖大道,寧靖鹽高速公路在景區內留有互通口,已建成通車的寧啟鐵路火車站距園區僅 3.8KM。景區至揚州72KM,至南通80KM,至南京110KM,至上海200KM,車程均在3小時以內。

景區規劃面積26平方公裏,湖水如歌,綠島如詩,蒲草豐茂,野鳧繞船,空氣清新可飲,自然人文契合,系典型的以半自然農耕濕地為特色的郊野型濕地公園。經過開發和利用,現已形成以溱湖為主體的水環境景區,以“中國麋鹿故鄉園”為品牌的濕地生態景區,以溱湖地熱資源開發形成的溫泉休閑度假區以及以中國姜堰.溱潼會船節為代表的濕地文化景區。

以“水、濕地、生態”為內涵,溱湖孕育了其湖幽水靜、林奇獸異、民風濃郁的自然風光:

“水鄉明珠”溱湖:溱湖又名喜鵲湖,形似玉佩,面積約2.1平方公裏。登高而望,從四面八方通達湖區的主要河流有九條,形成“九龍朝闕”的奇異景觀。溱湖湖面開闊,水清流潔,盛產魚蝦、菱藕、水瓜、螺貝等綠色食品,以溱湖水產制作的“溱湖八鮮”菜系,味道鮮美,深受中外遊客的喜愛。

湖東濕地生態園:湖東濕地生態核心景觀區,林木蔥蔥,蘆葦飄飄,荷葉田田,園內現有各類濕生植物153種,野生動物97種(包括丹頂鶴、揚子鱷、麋鹿等珍稀物種),系生物多樣性比較集中和侯鳥大量聚集的地帶,被列為中國野生動物科普教育基地和省環保教育基地。園區***分為“科普教育區、濕地精品區、農業觀光區、濕地動物區(含麋鹿故鄉園)以及漁事活動區”五大區域。

麋鹿,因其角似鹿、面似馬、身似驢、蹄似牛,俗稱“四不象”。據《麋鹿生境考察》記載,溱湖地區就是麋鹿的故鄉。與此相印證的是,從這壹地區出土的麋鹿化石最多。在全國也最為典型,泰州市博物館珍藏的國內唯壹壹具完好的麋鹿化石標本便由此出土。由於種種原因,麋鹿野生種群已在壹千年前絕跡,直到20世紀80年代,在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等國際組織的倡議和幫助下,這些流落海外的國寶級珍稀動物才萬裏迢迢從英國返回故園,在它們遠祖生活過的溱湖邊重新開始繁衍。

溫泉休閑度假區:溱湖濕地公園蘊含著豐富的地熱資源,開發的“三元溫泉”,出水溫度超過42℃;水質清澈透明,富含多種對身體有益的元素,具有具有采暖、洗浴、醫療保健等多種功效。臨湖而建的喜鵲湖度假村,常年綠水清幽,鳥語花香,無汙染、無噪音,空氣清新,系裏下河地區難得的“天然氧吧”。

中國·溱潼會船節:溱潼會船是溱湖地區獨有的民俗活動。相傳南宋時期,嶽飛義軍與金兵激戰十裏溱湖,金兵大敗,而義軍亦傷亡慘重。當地百姓為祭奠陣亡將士,便於每年清明節的第二天撐船前來祭掃,長期沿習遂演繹成中國姜堰·溱潼會船節。2002年國家旅遊總局將其列為中國十大民俗文化節慶之壹。

會船當天,四鄉八鎮數百船只雲集溱湖,觀眾遊客在十萬人以上。待到壹聲號響,千篙揮動,百舸爭流,溱湖水面浪花四起,溱湖兩岸呼聲如潮;貢船、花船、拐婦船應有盡有,秧歌、社戲、舞龍燈各領風騷,那恢宏壯觀的場面堪稱民俗文化之大觀、水鄉風情之博覽,被海內外人士盛贊為“天下會船數溱潼”。

2、千年古鎮溱潼

“莫道江南花似錦,溱潼水國勝江南。”千年古鎮溱潼,位於溱湖國家濕地公園北側,系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兩千年的悠遠歷史,兩千年的文化底蘊,構成了裏下河地區小鎮的獨特風貌。傳統的建築格局、特有的人文景觀、純樸的民俗風情,令人神往、令人流連。昔時曾有東觀歸漁、南寺書樓、西院庭槐、北村禪院、板橋秋月、堤柳春鶯、花影清臯、禪房修竹等八景點綴;時至今日,小橋流水、深巷幽居、老井當院等古風遺韻仍可觀見。目前對外開放的景點主要有東觀歸漁、院士舊居、山茶院、風情館、契約館、綠院垂槐、婚俗館、水龍局、水雲樓、得勝樓、附馬亭等景點。

3、“全球生態500佳”河橫

緊鄰溱湖國家濕地公園的河橫生態園, 1990年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授予生態環境“全球500佳”榮譽稱號;2003年被江蘇省命名為“江蘇河橫生態科技園區”;十多個產品獲準使用綠色食品商標,被譽為“綠色食品工廠”。近年來,隨著生態旅遊、“農家樂”等旅遊產品的推廣,河橫生態農業觀光項目受到越來越多長三角地區遊客的青睞。園內現有百年牡丹、500畝葡萄觀光園、蝴蝶蘭種植基地以及灰天鵝養殖場等景觀設施。

4、溱湖農業濕地生態園

溱湖濕地農業生態園,占地300余畝。以沈馬公路為分界,以南是餐飲、休閑、商務、生活區,以北為旅遊觀光、采摘、生產示範區。目前已基本建成路北示範區。該區占地200余畝,總投資約38000萬元人民幣,建有連棟溫室27000平方米,各類鋼架大棚約6萬平方米,主要包括農業技術及其高效農業作物示範種植推廣展示區,農業種植藝術展示區,地方農副產品展銷區,高效有機果蔬農產品種植示範區,遊客采摘區,工廠化育苗培植展示區,花卉種植生產區,於2008年國慶節期間開始對外接待遊客。

5、高二適紀念館

高二適紀念館始建於1997年,位於姜堰市人民公園內,於2001年2月18日對外開放。館區占地面積13000平方米,建築面積3500平方米,為市文物保護單位。

館內藏品豐富,主體孤桐堂展館現藏高二適先生遺墨、批註書籍以及相關珍貴文物600余件,均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和學術價值。其中浙江湖州費在山先生捐獻的高二適手稿長卷《柳河東集·講疏》、驚世之作《題懷素自敘帖》、顛峰之作《南都貼》、章士釗致高二適詩稿以及郭沫若、沈尹默等關於《蘭亭序》真偽觀點的手跡彌足珍貴。

高二適先生1903年2月18日出生於姜堰市興泰鎮小甸址村,1977年3月15日病逝於南京。高二適紀念館館藏體現了高二適先生學術思想、人格魅力、書法成就以及國學造詣,成為集中收藏和研究高二適遺墨、遺作的重要場所,也是我市對外開放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二、賓館酒店

喜鵲湖度假村——四星級標準酒店,位於溱湖國家濕地公園內。占地面積50多畝,建築面積15000平方米;由餐廳、會所、客房、別墅四部分組成。其中,餐廳建築面積3000多平方米,包括華貴典雅的宴會大廳以及豪華新穎的大小包房20間,可容納400多人同時就餐。在這裏,您既可以品嘗地道的“溱湖八鮮”,又可以享用鮑魚、魚翅、燕窩等高檔菜肴;客房建築面積3700多平方米,包括套房和標房61間、單人房17間以及風格各異的別墅8套,設施齊全,溫馨舒適。酒店內設大中小會議室、西餐廳、網球場、KTV以及棋牌室等相關設施,是您商務會議、休閑度假的首選之地,剛剛結束的“保護濕地,應對氣候變化”國際研討會暨長江中下遊濕地網絡2008年會便在此成功舉辦。

  • 上一篇:閉上眼睛,用材料畫畫。
  • 下一篇:遊戲推廣策劃書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