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民之所欲我之所為——從《羅布泊·生與死》談地質工作中的“務實為民”

民之所欲我之所為——從《羅布泊·生與死》談地質工作中的“務實為民”

許·

(中國地質圖書館北京100083)

本文從工業電影《羅布泊》入手,結合當前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通過該片所描述的內容和所運用的藝術手法,闡釋了地質工作“務實為民”的特點和啟示。

關鍵詞:生死羅布泊地質工作群眾路線務實為民

2012年5月,壹部以八位地質學家深入羅布泊為國尋找鉀鹽為主題,以展現地質學家克服壹切困難、不辭辛苦、無私奉獻的精神為主旋律的電影上映,在地質行業內部引起熱烈反響,無數地質學家觀看後淚流滿面,並提醒他們野外工作的艱辛。對於本片在業內的轟動效應,有評論稱之為“時代精神的新象征”,認為羅布泊“重鑄了地質學家的靈魂!”

可以說,這絕不是恭維。雖然沒有像商業大片壹樣在社會上引起廣泛討論,也沒有獲得上億票房,但卻對所有觀看的人產生了巨大的精神沖擊,深深地烙下了這個行業艱苦、光榮、敬業的精神,使之成為揮之不去的靈魂向導。它所描寫的內容,所運用的藝術手法,所帶來的啟示,都蘊含著地質工作“務實為民”的風格。

1為民解難,為國分憂——地質工作的開拓頌歌

“三榮”精神提出已經30年了,這部電影應該是當之無愧的。然而,如果我們透過茫茫險峻的戈壁灘,風沙龜裂的枯幹面孔,寶石般的藍色鹵水,那些壹去不復返的生命留下的堅毅足跡,我們不禁要問:它們是為了什麽?壹路上有很多危險,但為什麽不回頭呢?

解決了這個問題,就解決了這部電影的核心。

影片開頭,美國總統尼克森在1972年訪華時送給周恩來總理壹張羅布泊的衛星圖片,指出了這次野外考察的重大歷史原因:“科學考察羅布泊,揭開它的神秘面紗,成為中國地質學家的歷史使命”,接著,地質勘探隊工程師鄭建剛通過他在動員會上的講話,告訴觀眾這次行動的直接目的:“這次我們去羅布泊是為了找鉀鹽...中國人口眾多。如果中國人不能養活自己,這肯定會給世界帶來災難...鉀堿可以從鉀堿中提取。沒有鉀肥,我國的糧食產量將急劇下降,中國人民將挨餓。然而,現在我國98%的鉀肥依賴進口。

這樣平實的話語道出了他們此行簡單而重要的使命,那就是為國家尋找鉀鹽,因為這關系到糧食生產的問題,進而關系到人民是否會挨餓。如此宏大的國家使命,其實是每壹個普通老百姓的生計,這就是地質工作的本職。為了完成這壹使命,8位地質學家克服了沙塵暴、滑坡、氣孔、極熱缺水、汽車沒油等無數隨時可能致命的危險,頂住了懲罰的壓力,終於找到了國家急需的鉀鹽和人民填飽肚子的關鍵資源保障。

上天,下地,下海,所有的地質工作都是為了給國家找到更多的資源,讓人民有足夠的物質儲備。正如毛澤東同誌所說,“壹切空話都是沒有用的,必須給人們以實實在在的物質利益。.....我們的首要工作不是向人民要東西,而是給他們東西。”給人以實實在在的物質利益是地質工作的根本。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大慶油田、攀枝花釩鈦磁鐵礦等壹批重要礦藏的發現,到新世紀最後十年壹批氣田、大型銅礦的突破,“青藏高原地質理論創新與找礦重大突破”、“全國1642個縣(市)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等等,這些實實在在的成果充分證明了地質工作是為人民服務的。

風蕭蕭水寒,壯士壹去不復返。當他們選擇走出去的時候,他們沒有猶豫,也沒有退縮。片中的鄭建剛、阿紮提等人也是如此。面對三個隊友意外死亡的殘酷事實和未知的危險,他們沒有選擇,只能冒著被懲罰的危險“繼續前進”!當這四個字壹次次出現在屏幕上,地質工作的偉大就壹次次凸顯出來。他們回來不是為了戴上“光榮”的紅花,拿著表彰證書,只是為了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務,讓中國人民不挨餓!為民解難、為國分憂是地質工作的核心任務;淡泊名利,堅守崗位,是地質人值得敬佩的地方。

“人們擔心的就是我所想的;人民想什麽,我就做什麽”,2008年3月8日上午,溫家寶總理在回答人民日報記者提問時說。就地質工作而言,“務實為民”其實是最容易做到的,因為我們是直接為國計民生工作的,我們的任何成績都是為了讓人民生活得更好。地質工作者不是用語言說話,而是用行動和言語之外的事實證明自己的價值,比如油田、礦山、群防群治點、壹口水井,用默默奉獻和無私的胸懷實現這份工作的意義。

2以事實為依據,以真實為感動——地質藝術的典範。

《羅布泊,生與死》作為壹部專題片,真實地展現了地質工作為國解憂、為民謀幸福的艱辛與奉獻。作為壹部行業電影,它也用真實的歷史背景、真實的災難案例、真實的環境塑造了真實的人,書寫了他們偉大的人格和精神力量,展現了地質學家樸實真摯的藝術追求。

毛澤東同誌在《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為什麽人的問題是壹個根本問題和原則問題。強調藝術創作要為人民服務。70多年後,這句話在文藝界依然備受推崇。無論什麽形式的藝術,都應該以表現人民、服務人民、讓人民理解為目的。在這方面,羅布泊也堪稱典範。

從創作過程來看,影片嚴謹真實。創作者查閱了大量人物造型方面的資料,采訪了多次到過羅布泊的地質學家。僅編劇黃世英就先後8次到新疆考察,整理了近20萬字的采訪筆記。影片中人物遭遇的突如其來的災難,都是在羅布泊記錄或發生的,都是真實的素材。羅布泊的實景拍攝也為影片增添了更多震撼的效果。戈壁、沙漠、湖泊、低溫、沙塵暴、幹旱甚至晃動的鏡頭都給人壹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從故事的結構和敘事節奏來看,也非常適合普通人的觀看需求。故事從尼克松總統訪華的宏大敘事格局展開,再以鄭建剛等人物的身體、視覺、語言等小行為為重點,以幾個個體體現大命題,以小視角表達大主題。這種以小見大的選擇,最能展現人性的光輝,凸顯人格力量的偉大。在蒼涼悲壯的背景音樂中,三個角色因為開頭的突發事故相繼死去,這樣的危險接踵而至。誰會是下壹個有危險的人?探險會遇到什麽困難?他們最終能完成此行的任務嗎?這些懸念緊緊牽動觀眾的心,讓觀眾深入劇情。羅布泊地區本身的神秘元素與主創團隊精湛的敘事節奏的完美結合,使得這部平淡無奇的紀錄片恰當地融合了驚悚和懸疑的元素,成為壹部極具觀賞性的影片。

從故事中人物的表情來看,這部電影具有無聲勝有聲的力量。全片演員臺詞很少,說的都是普通的日常生活用語。沒有口號,沒有理念,沒有說教,沒有豪言壯語,只有在漫無邊際的戈壁灘上跋涉的腳步聲。循著這個足跡,我們越來越接近羅布泊,鉀鹽和地質學家們頑強無畏的品格。這種內心的節奏感向我們傳達的不僅僅是這個行業的艱辛,更是面對這種艱辛時生活的艱辛和緊張,在這裏傳遞自我的是壹種無私和超脫。從藝術表現的角度來說,只有這種用實際行動傳達出來的精神和品格,才更有感染力和說服力。

天山電影制片廠導演張說:“只有真實才能重建觀眾對主流電影的信任,只有真實才有生命力。”在這裏,羅布泊確實是圓滿完成了任務,堅持了寫實的創作原則,達到了服務大眾的藝術目的。

3務實為民,以人為本——地質工作“務實為民”的啟示

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壹部電影講述的故事總是有限的,但它帶來的啟發卻是無窮無盡的。羅布泊,生與死,無論是從創作過程,還是對故事中人物細節的處理,對當前的“黨的群眾路線實踐教育”活動都具有深刻的啟示意義。

今天,我們提倡黨員走群眾路線。什麽是黨的群眾路線?“簡單地說,它有兩層含義:壹方面,它認為人民必須解放自己;黨的全部任務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對人民的領導作用,就是正確地為人民指明奮鬥方向,幫助人民自己去做,去爭取和創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因此,黨必須密切聯系群眾,依靠群眾,但不能脫離群眾,不能淩駕於群眾之上;每個黨員都必須養成為人民服務、對群眾負責、遇事與群眾商量、與群眾共患難的工作作風。另壹方面,它認為黨的領導工作能否正確保持,取決於它能否采取‘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方法。”

鄧小平同誌的話充分說明了黨的群眾路線的全部精髓,就是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為人民辦實事。為老百姓服務,就是為每個個體的發展謀福利,讓每個個體的人格得到足夠的尊重,每個個體的需求得到滿足。在中國,“只要符合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最廣大人民的擁護,不管前進道路上有多少困難,就壹定會成功。”因為中國的“人”是最容易滿足的,也是最寬容的。具體到地質工作的現狀,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轉變工作作風,加強與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

3.1轉變工作作風,以人為本,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作為壹個涉及國計民生的公益行業,我們的服務對象非常明確,但服務態度需要不斷改進。因為群眾不僅指體制外與我們工作無關的普通人,也指我們行業內的普通員工。

對於行業外的普通人來說,和我們的直接關系就少壹些。我們需要註意的是提高自身修養,摒棄清高作風,努力改善與他們的關系。關鍵是如何改善黨員幹部,特別是黨員幹部與行業內普通工人的關系。首先要改變的是觀念中的等級觀念,觀念中的崇高和不接地氣的俯視情結,從而培養壹種普遍的感覺和壹種人人平等的觀念。影片中有所謂的八人團隊的“等級”,包括高級工程師、剛畢業的大學生和司機...但是,壹路走來,我們沒有看到任何“不平等”,也沒有看到任何“上級”對“下級”的命令和指揮。我們看到的只是愉快的工作氛圍。這種優良作風在野外工作中還是比較常見的,但壹旦回到政府機構,穿上正式的職業服裝,這種作風往往就消失了。所以我們黨員幹部要特別註意這方面,平時多讀書,多關註工人的思想,不要老是指手畫腳,真正用平等、尊重、包容、理解的作風去領導工人的工作。

3.2艱苦樸素,勤奮紮實,不斷提高業務能力。

鄧小平同誌在《高級幹部要帶頭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壹文中指出:“我們的歷史經驗是,越是困難的時候,越要關心群眾。只要妳關心群眾,和群眾相處,妳不僅不會搞特殊化,還會和群眾壹起吃苦。任何問題都可以輕松解決,任何困難都可以克服。”在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這種與民同甘共苦的可貴精神。高級工程師鄭建剛和冷梅因為常年在外,只能在老家寄養孩子,還用省下來的糧票幫同事帶三個孩子。8人的地質調查隊壹路上沒有什麽豐富的飯菜和菜肴,只吃烤饢和水。唯壹壹次改善夥食是在湖邊烤剛抓到的魚。到了羅鐘後,鄭建剛每晚拿出來的大白兔奶糖是最期待的小吃...這些都說明了當時物質生活的艱辛。但是我們的高級工程師沒有抱怨,我們的地質先遣隊也沒有抱怨,這在今天已經成為壹種可貴的精神。

隨著地質工作的保障條件越來越好,我們隊裏也出現了攀比享樂的風氣:外出調研治療,開會吃飯要規格,同級崗位要收入...這些都阻礙了我們與群眾的密切關系,損害了我們的行業形象。我們要做的就是像冷梅壹樣在艱苦的環境中冷靜思考自己的實踐和理論,像黃世英編劇壹樣多次去羅布泊實地采訪。我們應該讓事實勝於雄辯,讓實際結果勝於雄辯。

毛澤東同誌在《論聯合政府》中指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壹刻也不離開群眾;壹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個人或小團體的利益出發;對人民負責和對黨的領導機關負責的壹致性;這些是我們的起點。”雖然地質系統不是政府機構,但我們是為國家和人民服務的公益組織。我們的資金每壹分錢都來自人民的稅收,每壹項工作都要經得起人民的檢驗。當前大好的地質工作形勢給我們提供了更多的機遇,也強化了脫離群眾、高高在上的危險。這就要求我們遵循老壹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教導,發揚“三榮”等行業的優良傳統,摒棄個人主義、爭權奪利、推諉扯皮等不良風氣,紮紮實實地把註意力放在工作上,兢兢業業地做好本職工作,平和大度地尊重每壹個個體。只有這樣,地質行業的“為民務實”才能落到實處。

參考

鄧小平。1994.鄧小平選集,卷1 [M]。北京:人民出版社,217。

鄧小平。1994.鄧小平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28。

鄧小平。1993.鄧小平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42。

郭有昭。從小到阿紮提[N]。中國礦業報. 2065438+2002年5月5日(B3)

李澤生。羅布泊的生死[N]。中國藝術報. 2065438+2002年6月6日(3)

劉小慧。“三榮”精神的新標識——電影《羅布泊前生》[N]。中國礦業報. 2065438+2002年5月26日(A1)

劉·。十年來,地質工作取得豐碩成果——獻禮十八大地質調查系列報告之壹[N]。中國礦業報. 2012 10 18(a 1)。

毛澤東。1993.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467。

毛澤東。1991.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857。

毛澤東。1991.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094 ~ 1095。

  • 上一篇:登山戶外鞋指南,聽過素食主義者沒有穿過純素戶外鞋吧?
  • 下一篇:LibGDX開發 - Tiled地圖 之 圖層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