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以柔克剛文言文

以柔克剛文言文

1. 文言文《以柔克剛》翻譯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聖人雲:"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

說的意思是:遍天下再沒有什麽東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堅克強卻沒有什麽東西可以勝過水。弱勝過強,柔勝過剛,遍天下沒有人不知道,但是沒有人能實行。所以有道的聖人這樣說:“承擔全國的屈辱,才能成為國家的君主,承擔全國的禍災,才能成為天下的君王。”

[註釋]

1、無以易之:易,替代、取代。意為沒有什麽能夠代替它。

2、受國之垢:垢,屈辱。意為承擔全國的屈辱。

3、受國不祥:不祥,災難,禍害。意為承擔全國的禍難。

4、正言若反:正面的話好像反話壹樣。

[引語]

本章以水為例,說明弱可以勝強、柔可以勝剛的道理。八章說“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本章可與八章的內容聯系起來閱讀。老子所舉水的例子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水最為柔弱,但柔弱的水可以穿透堅硬的巖石。水表面上軟弱無力,卻有任何力量都不能抵擋的力量。這就清楚地說明,老子所講的軟弱、柔弱,並不是通常人們所說的軟弱無力的意思。此處,由於水性趨下居卑,因而老子又闡揚卑下屈辱的觀念,實際上反而能夠保持高高在上的地位,具有堅強的力量。本章後面有壹句話:“正言若反”,集中概括了老子辯證法思想,其含義十分深刻、豐富。

[評析]

本章內容主要包括兩點:壹是對水的贊美;二是“正言若反”。張松如說:“在世界上,弱能勝強,柔能制剛的事例是不乏見的。生活在春秋末年的老子,他親身經歷了這個時代的許多大變化,看到了曾為天下***主的周王朝由盛到衰的演變,這不能不對他的思想發生重大影響;同時,在這個時期,隨著鐵器的廣泛使用,人類在征服自然界的鬥爭中,對自然現象的認識也在不斷發展。”“在更遠的時代,水的特點還沒有為人們所了解,保留《山海經》中禹治洪水的傳說,和老子書中對於水的柔性和作用的認識,是很不相同的。”老子認為,水雖然表面上看來是柔弱卑下的,但它能穿山透石,淹田毀舍,任何堅強的東西都阻止不了它戰勝不了它;因此,老子堅信柔弱的東西必能勝過剛強的東西。這裏,老子所說的柔弱,是柔中帶剛、弱中有強,堅韌無比。所以,對於老子柔弱似水的主張,應該加以深入理解,不能停留在字面上。由此推而言之,老子認為,體道的聖人就像水壹樣,甘願處於卑下柔弱的位置,對國家和人民實行“無為而治”。

再說“正言若反”。老子所說“正言若反”是老子對全書中那些相反相成的言論的高度概括,例如:“大成若缺”、“大盈若沖”、“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類”、“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等等。孫中原說:“這裏連句子的結構都是類似的。……他們本來是彼此相異的、互相排斥的、對立的,但在某種條件下,某種意義上,表示某種特定事物的概念和它的對方具有了統壹性,二者互相包含,互相融合,互相滲透,彼此同壹、壹致。這樣,在同壹個判斷中,就包含了對立概念的流動、轉化,體現了概念的靈活性。這種靈活性是有條件的,老子中的話也只在壹定條件下才有意義。”

2. 急求 的古文及翻譯

曹劌論戰(莊公十年) 原文 十年春,齊帥伐我①.公將戰(2),曹劌請見(3).其鄉人曰(4):“肉食者謀之⑤,又何間焉(6)?”劌曰:“肉食者鄙③,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③,必以分人” 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⑤,必以信(11).”對曰:“小信未孚(12),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14).”對曰:“忠之屬也,可以壹戰.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15),戰於長勺(16).公將鼓之(17),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18).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③,登軾而望之(20),曰:“可矣.”遂逐齊師.既克,公間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壹鼓作氣(21),再而衰(22),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23),故逐之.” 註釋 ①我:指魯國.作者站在魯國立場記事,所以書中“我’即指魯國.②公:指魯莊公.(3)曹劌(gui):魯國大夫.④鄉:春秋時壹萬 二千五百戶為壹鄉.⑤肉食者:指做大官的人.當時大夫以上的官每天 可以吃肉.(6)間(jian):參與.(7)鄙:鄙陋,指見識短淺.(8) 專:專有,獨占.(9)犧牲:祭禮時用的牲畜,如牛、羊、豬.(10)加:誇大 (11)信:真實,誠實.(12)孚:信任.(13)獄:訴訟案件.(14)情:情理.(15)乘:乘戰車.(16)長勺各國地名.(17)鼓:擊 鼓進軍.(18)敗績:大敗.(19)轍:車輪經過留下的印跡.(20)軾;車 前供乘者扶手的橫木.(21)作氣:鼓足勇氣.(22)再:第二次.(23)靡:倒 下.譯文 魯莊公十年的春天,齊國軍隊攻打魯國.魯莊公將要出兵應 戰,曹劌請求見莊公.他的鄉裏人說:“做大官的人會謀劃這件事,妳又何必參與呢?”曹劌說:“做大官的人見識短淺,不能深謀遠 慮.”於是他入朝拜見莊公.曹劌問莊公:“您憑借什麽去同齊國作戰?莊公答道;“衣食 壹類用來安身的物品,我不敢獨自享用,必定要分壹些給別人.” 曹劌說:“這種小恩小惠沒有遍及每個民眾,他們不會跟從您去作 戰的.”莊公說;“祭花用的牲畜、寶玉和絲綢,我不敢誇大,壹 定要忠實誠信.”曹劌答道:“這種小信不足以使鬼神信任,鬼神 是不會賜福的.”莊公說;“大大小小的官司案件,雖然不能—壹 明稟,也壹定要處理得合乎情理.”曹劌說;“這是盡心盡力為民 辦事的表現,可以憑這個同齊國打仗.打仗的時候,請讓我跟您 壹同去.” 莊公和曹劌同乘壹輛戰車,在長勺同齊軍交戰.莊公正想擊鼓進兵,曹劌說:“不行.”齊軍已經擊了三通鼓.曹劌說:“ 出兵了.”齊軍被打得大敗,莊公準備驅車追擊.”曹劌說“還不行.”他下了車,察看齊軍車輪的印跡,然後登上車,扶著車軾了嗏 望齊軍,說:“可以追擊了.”於是開始追擊齊軍.魯軍打了勝仗之後,莊公問曹劌取勝的原因.曹判回答說:“打仗憑的全是勇氣.第壹次擊鼓時士兵們鼓足了勇氣,第二次擊 鼓時勇氣就衰退了,第三次擊鼓時勇氣便耗盡了.敵方的勇氣耗 盡時,我們的勇氣正旺盛,所以會取勝.大國用兵作戰難以預測,我擔心他們設兵埋伏.後來,我看出他們的車輪印很亂,望見他 們的旗幟倒下,所以才去追擊他們.讀解 可以把曹劌稱為優秀的軍事家.他所以取勝的原因,不是靠猛打猛沖,而是靠了謀略、智慧,這壹點尤其讓人稱道.戰爭當中,壹個優秀的謀略家,抵得上成千上萬的將士.他 雖然沒有將士的勇猛,沒有將士的膺力,沒有在戰場上沖鋒陷陣,卻能憑借智慧,以柔克剛,以弱勝強,以小取大.智慧如同水,水是無形的,看似柔弱,但是它在無形、柔弱.③ 之中積聚了看不見的力量,遇到險阻可以繞道而行,聚積起來的 力量達到壹定程度,便可以匯成沖決壹切障礙的潮流.難怪孔子 要說:“智者樂水”.它們在外表和特征上十分相似:以無形克服 有形,以流轉變化回避強敵,以柔弱戰勝陽剛.中國傳統中對水的偏愛,鑄成了傳統智慧在陰、陽的抗衡中 註重以柔克剛的陰性特征.這是壹個十分有趣的文化現象.傳統 的智者,謀略家,甚至可能連操刀舞劍的力量都沒有,卻能運籌 帷幄,在幾十萬大軍的交鋒之中,扮演著導演的角色,指點沙場,調兵遣將.可以說,壹場戰爭中的靈魂,正是那些文弱雅致的謀 略家,是他們彼此間智慧的較量,在決定著戰爭的勝負.另壹個有趣之處是,傳統的軍事謀略家不是憑借在戰場上出 生入死、浴血奮戰的經驗來指揮作戰,而是靠讀書識理來完成自己使命的.看上去他們似乎因為沒有親身打過仗而缺乏實戰經驗,然而他們從讀書識理中 積累起來的智慧,足以使他們從力量對比、人心向背、心理狀態、地理環境、氣候條件等等天、地、人方面的因素,來把握、預測、決定整個戰爭的進程.這壹點在崇尚實戰經驗的西方軍事家看來,是匪夷所思的,而在我們看來卻是十分自然的.中國歷史上的無數次戰爭都在證明著,成功的戰例是文人門智慧的傑作.他們精心導演了壹出又壹出的戲,然後讓擔當劇中角色的將士去演出.。

  • 上一篇:閨蜜的婚紗照說說怎麽寫文案摘抄
  • 下一篇:我學文言文的作文600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