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源碼下載 - 中國現在有什麽文化,比如日本有動漫文化、酒文化等,中國有哪些?未來中國會出現哪些新文化?

中國現在有什麽文化,比如日本有動漫文化、酒文化等,中國有哪些?未來中國會出現哪些新文化?

作為我國文化產業的核心領域的新聞出版業率先釋放出重大改革信息,除黨報黨刊及重要出版社仍為事業單位外,社會文化類報刊和絕大多數出版社將轉為企業,並吸納社會資金(包括國有、民營)參股;在分銷流通環節,新華書店將加快完成股份制改造,最後達到上市。我國新聞出版業開始了20年來最深刻的變革。廣播電影電視領域文化體制改革也按照“政企分開、政事分開、事企分開、產權明晰、責任明確”的原則進行,實現轉企、股份化、上市“三個轉變”。截至目前,試點單位已經按時完成了預定工作,其中有壹批單位已經為投融資試點做好了準備。此外,已有11家民營機構獲得了圖書分銷領域的“全國總發行權”,其中壹些還做好了進入出版領域的準備。獲得全國連鎖資格和全國總發行資格雙牌照的山東世紀天鴻,事實上已經是壹家能控制總出書品種1500種、年營業碼洋超過5億元的大型民營出版-發行商。

影視制作領域由於政策最為開放,市場準入程度最高而成為今年產業發展的壹大亮點。據統計,2004年,我國國產影片數量將首次突破200部,遠遠超過2003年140部的紀錄;其中國有、民營資本聯合拍攝的影片達到80%,國有企業投資比例已降至50%以下。民營影視企業已經成為中國影視產業的重要力量。

網絡信息內容產業繼續保持旺盛的發展勢頭,其中遊戲內容產業繼續保持復合率將近100%的增長,超過了手機短信的增長幅度。最近幾年,我國每年新增電話用戶在9000萬戶以上,到2004年11月,電話用戶總數已超過6億,居世界第壹位。

文化市場建設在今年獲得新的進展。最為引人註目是繼四川的“西部文化產業博覽會”以後,2004年11月在深圳召開了首屆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這是我國國內舉辦的第壹個綜合性、國際性的文化產業博覽會,由國家文化部、國家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廣東省政府主辦,深圳市政府承辦。博覽會***設有60多個與文化產業相關的展示、交易、論壇、活動項目,有700多家企業參展,匯集了高達380多億元的洽談項目。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作為我國最高規格的文化產品、文化技術和文化資本的展示與交易平臺,必將會促進中國文化產品更好地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目前存在問題與分析

(壹) 關於宏觀形勢中的問題:對於戰略性短缺的進壹步審視

2004年《文化藍皮書·總報告》曾經分析,我國文化產業的宏觀形勢存在著“戰略性短缺”。今年以來,壹些新披露的數字和研究使我們進壹步認識到,這是壹種非常規的短缺狀況,的確應該引起嚴重關註。

2004年出版的《財經藍皮書——中國經濟運行與政策報告》指出,在20多年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形勢下,我國的服務業發展嚴重滯後,盡管我國1992年頒布了《關於加快發展第三產業的決定》,但是統計數字顯示,從1991~2002年,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壹直徘徊在1/3左右,結構上僅僅上升了1個百分點。這壹比重比同等發展水平的國家的平均值低了14個百分點,就業水平也低了近20個百分點(《財經藍皮書——中國經濟運行與政策報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第4~7頁)。這種發展狀況是難以用經濟增長和結構轉換的壹般規律來解釋的,的確是壹種在我國特殊體制環境下的現象。我國文化產業的戰略性短缺是在我國服務業總體發展滯後這壹背景下形成的。

這兩年的趨勢是,文化服務業這塊“短板”越來越短。加入WTO以後這幾年,我國經濟發展趨勢的新特點主要是,第二產業增長迅猛,第三產業增長速度下降,文化服務業的增長總體上也比較緩慢。這種情況的出現也顯然是與我國國民經濟迅速發展、人民群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消費結構不斷升級的發展態勢相矛盾的。2004年以來,出現了關於目前我國經濟發展戰略的重大爭論,壹派觀點認為我國加入WTO後正在進入工業化後期,即重化工業發展階段;另壹種觀點認為,偏向重化工業的發展戰略在我們這樣的能源緊缺國家具有很大的危險性,應該走“輕型化”的發展道路。看來,如何以文化產業的發展參與國民經濟戰略結構調整,促進經濟、社會、文化的全面協調均衡發展,仍然是壹個需要強調的重大主題。

(二)改革日漸深入,關鍵性領域的關鍵性制度創新有待突破

兩年來,文化體制改革盡管還處在試點階段,但已經具有了明顯的示範作用,解放了文化生產力,推動了文化產業的發展。但是,隨著改革的深入,難度逐漸增加,出現了壹些新的問題,需要進行進壹步的思想解放和理論突破。

文化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是通過事業和產業單位的區分,實施微觀體制改革,打造市場主體,構建產業發展的基礎。目前文化產品流通領域的開放已經是事實,無論是圖書音像分銷,還是電影院線,市場主體已經多元化。影視制作領域投資活躍,競爭態勢已成。但是,在書報刊出版和廣電播出機構等產業高端領域,實現這壹改革目標,啟動產業發展,還有較大距離。正是在這壹關鍵環節上,改革的深入需要新的思路和推動力。

我們感到,在新聞出版業,無論是出版集團,還是報業集團,“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的國有獨資體制是否能夠為市場所接受,還有待觀察。在廣電業中,不同產業環節的區別性準入政策,正在使產業發展受到阻礙。2004年被我國廣電部門稱為“動漫遊戲產業年”,各種民間力量介入動漫遊戲產業內容制作的積極性空前高漲。但是,據報道,由於民營的內容制作機構和國營的播出機構在體制上地位不同,播出機構未真正實現“制播分離”,有序、公平、公正的市場定價機制沒有形成,致使70%的國產動畫片在各省市縣電視臺無法播出,已播出的動畫片往往也被不合理地壓低價格,甚至被迫免費播出,導致成本無法回收,生產積極性受到抑制。

在投融資體制改革方面出現的問題很典型。文化投融資體制改革今年以來受到高度重視,成為實現我國文化產業跨越式發展的關鍵環節,但是在實踐中發現,如果仍然在現有的政策框架下,將媒體經營性資產分離出來,以此為主體吸收社會資本,將面對大量關聯交易、無形資產評估等問題,很難與目前證券市場管理規範接軌,而且近年來的實踐已經證明它也很難得到投資者的認同。如果這類企業大量上市融資,將可能給資本市場帶來巨大的風險。

改革的難度也來自於事業單位內部。由於在體制內占據優越地位,握有壟斷權力,這些單位已在多年商業運作中形成了既得利益,因此缺乏改革的內在動力。不脫離體制內優越地位,同時盡可能在市場中獲得商業利益,將事業和產業兩種好處兼收並取,往往成為他們在“雙軌制”條件下最為合理的選擇。這種雙軌體制在文化市場已經有所發育的今天,已經造成了嚴重社會不公的不良後果。

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有機遇期,改革也有機遇期,如不抓緊推動就可能喪失最佳時機。根據入世承諾,我國將於2004年結束開放文化分銷領域的準備期。截止10月末,有關部門已經向11家民營圖書發行機構發放了“全國總發”許可。可以預見,完成了全國分銷網布局的民營書業將迅速向上整合資源,壹批大型的民營“出版-發行集團”將很快出現,市場給國有文化出版機構留下的時間已經不多。

另據今年首次公布的文化產業統計數字,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發展起來的新興文化產業如網絡文化、休閑娛樂、文化旅遊、廣告及會展等,從業人員已超出以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以及演藝等構成的傳統文化產業部門近1倍,創造的價值已接近傳統行業。這些新興文化產業部門很大程度上是由於體制環境的不同和技術裝備程度較高(如網絡文化),發展速度才超過了傳統文化產業領域。可以預見,如果文化體制改革在短時間內沒有較大突破,增量資本將可能越來越向新興文化產業領域集中,傳統文化產業領域將被邊緣化。

(三)體制機制改革滯後使得發展沖動無序化,文化產業發展出現“泡沫化”現象

從2003~2004年,壹個突出的現象是,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沖動很大,公***財政對文化設施的撥款規模幾乎超過改革開放以來的總和,大量業內和業外的、體制內和體制外的資本正在沖進文化投資領域,壹個前所未有的文化投資高潮正在興起。但與此恰成對照的是,我國文化體制改革還在醞釀之中,文化產業領域資源配置機制和政府職能轉變還未完成。這就出現了壹個我們在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領域多次出現過的,以行政性推動為特點的“投資饑渴”和“經濟過熱”景象。

比如說,8號文件下達後,各個相關部委紛紛出臺發展動漫遊戲產業的措施,各級政府也紛紛跟進。截止10月末,除了有十幾個兒童電視頻道已經開播或者準備開播外,據統計全國還有數十個內容類似的“基地”或“園區”已經啟動或正在準備之中。大量電視頻道開播卻面臨嚴重的內容不足的窘境,而各種園區是否有實質性內容也是問題。有人認為,我國動漫遊戲產業的“泡沫”已經形成。

我國文化產業正在進入壹個新的發展階段,這個階段以體制改革與加快發展為主要特點,如何平衡這兩個基本方面需要予以關註。對於習慣於以行政方式發展文化的地方政府而言,體制改革需要花大氣力研究、試點、制訂方案和推動實施,短期不易見效。上項目、做工程、造形象則容易得多。通過逐漸放開市場,在實踐中總結經驗,上升為政策,以指導文化事業單位轉制,自發地實現兼並和重組,費時費力。而以行政命令“拉郎配”卻可以立竿見影。如果再帶有利益動機,直接以行政權力在市場中推動產業整合,則更會對發展起逆向調節作用。

明年將進入“十五”計劃最後壹年,“十壹五”規劃已經提上日程,我國文化產業正在面臨更大的發展機遇。如果我們不能

很好地總結經濟體制改革的經驗教訓,將發展納入改革的軌道,以資源配置機制的重大轉換推動健康的增長或發展,而是任憑個別領域的“泡沫化”趨勢蔓延,就可能為今後的發展制造新的障礙。

我國的文化體制改革既是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也是政治體制改革的準備,處在壹個特殊的歷史空間,承擔了特殊的歷史功能,因此必定充滿曲折,困難重重。此外,改革也是我國文化領域的壹場“自我革命”,種種利益沖突不可避免,而且還隨著改革的深入日趨復雜。我們需要以十六屆四中全會決議為指導,堅定不移地推進文化體制改革,以適應文化產業發展高潮到來的形勢需要。

預測與建議

2005年文化產業發展形勢將受到兩個基本因素的影響:第壹是文化體制改革試點結束,將可能在全國鋪開;第二是加入WTO過渡期結束,文化分銷領域承諾開始生效,外國文化資本將進行戰略布局。壹個文化產業的投資高潮已經來臨。在投資文化產業的意願和動力方面,國際大於國內,民間大於國家,地方大於中央。在文化產品與服務存在戰略性短缺的情況下,這會對改革形成高壓態勢。

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明年經濟工作的安排中,宏觀政策將更加借重市場的力量,市場手段的分量會加大。如何抓住消費結構升級的機遇,通過開放文化市場加大文化產業的發展力度,緩解文化產品供應上的戰略性短缺,將成為新的壹年文化體制改革的主題。我們應該積極利用改革示範效應和外資激發效應的雙重作用,順應時世,加快發展節奏。

(壹)通過建立公平、統壹的市場體制,擴大改革試點的示範效應,推進各種所有制市場主體之間的聯合、兼並、重組,大幅提高市場集中度

壹年多以來,改革試點已經在壹些產業領域產生了良好的示範效應,應該抓住制訂改革總體方案並在全國推開的機會,建立統壹的市場體制,擴大改革的示範效應,形成產業發展的新形勢,同時也避免新的不平等競爭形勢出現。

我們看到,2004年文化部發布的《關於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文化產業的意見》已經表明,文化主管部門註意到了應該在文化體制改革迅猛推進的形勢下,為不同所有制企業營造壹個公平、公正、透明的體制和政策環境。在某種意義上說,這是壹個重大進步,意味著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環境的進壹步成熟,落實人民群眾文化權利的重點正在從消費領域轉向生產投資領域,而政府宏觀調控正在從行政手段為主向經濟手段為主的方向轉化。

在新聞出版領域,類似政策的出臺也已經極為必要。由於明確絕大多數出版機構整體轉為企業的改革政策實施,將會有壹大批書報刊出版機構由於失去行政性支持而迅速變為徒有虛名的“殼資源”。這些出版機構的出路或者是被已經占據出版高端位置的國有大型出版集團所兼並整合,或者是被控制全國性發行渠道的大型民營書業所兼並和重組。如果政策環境適宜,就會在市場搏殺中有真正超大型發行-出版集團誕生。這時候我們需要做的是為這壹趨勢成為現實準備盡可能良好的市場環境。

為此,應當適時出臺推動和主導這壹發展趨勢的政策。比如說,將書號、刊號為基礎的傳統行政性宏觀調控手段,適時轉化為真正基於市場的經濟調控手段,推動壹批長期以來以出賣書號、刊號為生的出版機構資源向有實力的出版或發行集團匯聚。

應該說,隨著WTO過渡期結束,國外大型傳媒集團將在中國傳媒市場展開戰略性投資,鯨吞體制內優質和閑置文化資源的速度將大大加快,主管部門出於盡快做大做強民族文化經濟考慮,應該采取更為激進有效的市場化手段,以加快國有文化單位改革和放開民營文化資本準入等多種手段,推動不同所有制企業的兼並和重組,提高市場集中度,提升產業競爭力。

(二)將投融資體制改革作為改革的重點和產業跨越式發展的杠桿,推動新壹輪傳媒資本投

浪潮的形成

我國文化資本投資高潮正在興起,而且將以文化市場為主戰場。從外國文化資本進入中國的步驟來看,由於分銷領域的逐步放開,他們在許多領域已經完成以文化產品對中國市場的占領,轉入以文化資本大規模整合我優質文化資源階段。本土民營文化資本也已經在幾年的力量積蓄之後,進入大規模伸展時期。2004年我國文化資本市場已經浮現出如“中信”和“星美傳媒”等文化資本巨頭的身影,中國的文化資本市場將進入風起雲湧的年代。

在這樣的形勢下,投融資體制改革成為主管當局關註焦點是合乎情理的。目前國內已有多家試點單位在集團化改革取得進展、現代企業制度基本建立的基礎上,開始新壹輪股份化改革,並擬訂上市方案。僅就目前業內進入試點的為數不多的國有文化傳媒集團而言,其資產總量、收入水平,以及現金流量,已經具有籌集數百億資金,在新聞出版領域掀起兼並狂潮的能力。如果再加上已經占據流通領域大半河山,並做好了進軍出版壹切準備的民營書業集團,以及環伺於體制門外的傳統產業資本巨頭,未來文化市場的兼並戰規模就更為可觀。

因此,盡管還有諸多體制和政策性障礙,但是在新的壹年裏文化投融資體制毫無疑問將有重大突破。在這種形勢下,最為合理的做法是解放思想

,大膽實驗,主動拆除投融資政策壁壘,在關鍵性的領域實現關鍵性的制度創新,以體制性優勢奪得經濟發展的先機。

(三)抓住“十壹五”規劃機遇,規範產業發展,推動區域文化產業格局成型

壹年多來,在某些無序的發展沖動中,也出現了相反的趨勢,壹些地方政府開始打造區域性合作與發展的格局,文化產業在區域經濟的各種構想與規劃中的地位引人註目。江浙滬演出市場區域合作已經運作多年,取得重大成果。在所謂“泛珠江三角洲9+2”合作構想中,也包含了許多文化產業的內容。2004年11月,傳出正在制訂的“十壹五”規劃將為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三大城市群進行區域經濟定位的新聞報道,文化產業作為環渤海城市群的主要產業發展方向赫然在列。同樣是在2004年11月,香港特區政府主辦了“亞洲文化合作論壇”,邀請國家文化部和22個省文化廳領導,與亞洲8個國家文化部門官員***同探討這壹地區文化發展國際合作的前景,論壇主題響亮地叫做“創意亞洲”。會議凸顯了亞洲國家在發展文化產業方面的區域合作意願,以及香港作為亞洲地區文化創意產業中心的地位。

可以預見,在經濟全球化迅速發展的形勢下,中國經濟增長正以向內地延伸和向海外擴展的兩種方式向實現,區域經濟合作之勢正在迅速形成,文化產業也開始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以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城市群為首的東部發達地區將成為中國文化產業最重要的區域,既推動中國文化走向世界,也帶動中西部文化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各地方政府毫無疑問應該抓住制訂第十壹個五年計劃的機會,制訂文化產業發展規劃,通過參與區域文化產業***同體,提升本地區文化產業發展競爭力。

(四)加入WTO以後我國制造業迅猛發展,應該建立文化產業與傳統產業的戰略聯系,拓展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新商機

由於加入WTO後我國工業化進程驟然提速,於是經濟界出現了有關發展道路的新爭論。實際上,無論這壹爭論的結果如何,我國成為全球制造業基地是必然的,問題只在於我們如何應對。我們應該研究文化產業的發展如何可能與總的國民經濟的發展相協調,如何與傳統產業的發展產生互動因而相得益彰的問題。目前國際上興起的“文化創意產業”應是壹種值得考慮的戰略性方案。

文化創意產業是近年來在已經進入知識經濟時代的發達國家提出的概念,主要特征是重視發展現代文化產業的高端,重視將現代文化產業與傳統產業相結合,以增加傳統產業的文化附加值。文化創意產業的提出抓住了現代文化產業的核心和實質,也調整了現代文化產業的發展方向,使其從單壹的個人消費需求導向,轉向於既服務個人消費需求,也服務生產領域的新思路。這壹點無疑也是符合我國經濟現階段發展的要求的。因此,在制訂十壹五文化產業發展規劃的時候,我們應該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自覺地對文化產業與傳統產業做更加整體性的考慮,探索壹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新型文化產業發展的道路。

我們正在進入壹個風險與機遇並存的發展新階段。在這個階段,發展形勢將發生深刻變化,城市化是否與工業化同步,公***服務是否普及完善,精神文化是否剛健飽滿,將成為發展的關鍵。在這個階段,經濟發展將以社會發展為前提,而不是像我們以往所理解的那樣,社會發展以經濟發展為前提。只有認識這壹深刻轉變,才能真正理解提出“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這壹重大題目的深遠含義,才會將推動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的問題置於其應有的位置上(據文化藍皮書《2005年: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報告》)。

  • 上一篇:生日網頁祝福源代碼
  • 下一篇:房產最新政策解讀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