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與傳統小說相比,意識流小說的特點,請結合具體作品分析

與傳統小說相比,意識流小說的特點,請結合具體作品分析

意識流小說以人物意識活動為結構中心來展示人物持續流動的感覺和思想,而且通常借助自由聯想來完成敘事內容的轉換,因此,它們往往打破傳統小說正常的時空次序,而出現過去、現在乃至未來的大跨度的跳躍。人物心理、思緒的飄忽變幻,情節段落的交叉拼接,現實情景、感覺印象以及回憶、向往等的交織疊合,象征性意象及心理獨白的多重展示,往往使敘事顯得撲朔迷離。因此,面對這壹類文本時,解讀者盡可能準確地把握將人物多層次的感覺印象、心理圖象等貫穿起來的意識中心,從中尋繹人物意識流動的線索,是對它們做出細致、準確的解讀的關鍵。 在表現手法上,意識流作家較多地采用了內心獨白、時序顛倒的途述方法;象征性的藝術結構,自由聯想(包括事實與夢幻、現實與回乙的相互交織,來回流動);類似蒙太奇的銜接技巧,語言形式的離奇的試驗以及舍棄標點符號,等等。 意識流小說中使用最多的技法是直接內心獨白、間接內心獨白、無所不知的描寫和戲劇性獨白。直接內心獨白是這樣壹種獨白,在描寫這樣的獨白時既無作者介入其中,也無假設的聽眾,它可以將意識直接展示給讀者,而無需作者作為中介來向讀者說這說那,也就是說,作者連同他的那“他說”、“他想”之類的引導性詞句和他的那些解釋性論述都從書頁中消失了或近於消失了。間接內心獨白則以壹位無所不知的作者在其間展示著壹些未及於言表的素材,好象它們是直接從人物的意識中流出來的壹樣;作者則通過評論和描述來為讀者閱讀獨白提供向導。無所不知的描寫是有壹位無所不知的作家介入描寫人物的精神內容和意識活動的過程中,通過運用傳統的敘事和描寫方法對這種意識進行描述。戲劇式獨白直接從人物到讀者,無須作者介入其間,但卻有壹批假想的聽眾。它所表現的意識深度是有限的,也不象內心獨白那樣毫無保留。 閱讀弗吉尼亞·伍爾芙的《到燈塔去》 ,我們可以獲得對意識流小說真切的感受。 正如標題所暗示的那樣,這部小說的主要內容是小說中的人物試圖登上壹座燈塔。它坐落在力他們聚集的場所幾英裏處的小島上。小說開篇就強調了這壹點:“可以,當然可以,也許明天天好”,拉姆齊太太說:“但是妳得壹大早就起來”,她又說。“拉姆齊太太愛同她的兒子詹姆斯說如果天氣好的話,他可以到燈塔去”。十年以後,詹姆斯終於第壹次到達燈塔,這時,拉姆齊太太早已去世了。小說至此結束了。當然這不是壹個歷險故事,小說中也沒有船骸風暴之類的描寫。正如小說的背景--赫不裏底群島中壹個孤立的小島和小說中的人物及其行為都具有象征性壹樣,燈塔也是壹個象征。這壹象征確實以極其強大的力量貫穿全書,它象征著人的精神上的鼓勵,以及混亂的、支離破碎的生活經驗與人在精神上追求的理想中的真理或美之間的對比。 拉姆齊太太是去燈塔壹遊的積極擁護者,但卻遭到她丈夫的強烈反對。在她說了“當然可以,也許明天天好”的話後,她丈夫接了下去:“但是”,他父親走到起居室的窗口前,說道,“明天天氣不會好”。因此,這壹基本情景在兩種力量的對抗下就具有象征的意義。它是人物內心矛盾的外現。 弗吉尼亞·伍爾芙從壹個人的意識到另壹個人的意識,從壹群人的意識到另壹群人的意識,探索著他們反應的意義。跟隨著他們的思路,精心安排和設計出現在他的腦海中的形象,仔細而又說明了他把壹些經過挑選的象征性事件匯集在壹起,直到完成壹種布局。她為了論述這些事件、記憶和聯想的重要意義,為了使餓對到燈塔去的意義有較深刻的印象,這位細致入微的小說家使用了另壹種象征性的場景來作為小說的基本場景的對應。這兩種場景互相映襯,當人民發現這些象征意義時,他們只是通過對人群意識的把握,通過直覺,通過知覺感知到它的存在。 在這部小說中有大量合乎理性的傳統敘述和描寫,但是,作者經常使用內心獨白,使小說看起來總象處在主要人物的意識之中。弗吉尼亞·伍爾芙在她的《現代小說》壹文中說“當原子落在我們大腦上時,讓我們按它們落下的順序把它們記錄下來;讓我們去描繪每壹瞥或沒壹件小事刻在意識上的圖案,不管這些圖案表面上是多麽地不相關,多麽地支離破碎”。這是她對自己使用的方法最好的形容。她的意識流部分比喬伊斯的更合乎傳統,而且比《尤利西斯》更連貫。但是,即使是在她的作品中仍然有計劃地加入了壹些不連貫的成分,故意使故事的原由和意義顯得模糊,迫使讀者去思索,以找到答案,理解作品。 意識流小說中的許多形象具有傳統小說中所不具備的多層次的內涵,而意識流說法的加入也使小說的敘事過程變的撲朔迷離、天馬行空。在人物的內心意識的展現過程中,人物離我們越來越近,而我們仿佛也看到了自己內心深處的審判,聽到了自己內心深處的吶喊。

中國傳統小說是章回小說

1、準備期(從遠古至先秦兩漢):我國最早的敘事文學,如神話傳說、寓言故事、史傳文學等,雖然不是小說,但從思想上、題材上、語言藝術的表現方法上為古代小說的發展做了多方面的準備。

2、成熟期(魏晉至唐):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誌怪誌人小說是中國小說的雛型。但他們仍然沒有擺脫依附歷史著作的狀態,作家也不是有意為小說,形式較簡單,只是“粗陳梗概”而已。

唐代古代小說開始成熟,形成獨立的文學形式——傳奇體小說,作家開始有意為小說。唐傳奇是我國文言小說的壹座高峰,對後代文言小說和白話小說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3、轉變期(宋元):宋元話本在中國小說史上承前啟後,標誌著中國古代小說從文言向白話、從短篇向長篇、由史傳體向說唱體的發展和轉變。小說創作群體擴大,題材增加,《三國演義》和《水滸傳》這兩部經典的長篇小說就是在宋元話本的基礎上、經過世代積累由文人加工而成的。

4、繁榮期(明代):明初,古代小說發展處於停滯階段。明嘉靖、萬歷年間到明末,小說創作出現了繁榮的局面,代表作是《西遊記》、《金瓶梅》和“三言”、“二拍”等白話短篇小說集。神魔小說、人情小說成為小說的主潮。這壹時期,小說作家主體意識明顯增強,小說從描寫歷史、英雄轉向描寫市井細民;人物塑造由類型化向典型化過渡。長篇小說從線性結構向網狀結構發展。作品風格鮮明,是中國古代小說發展的繁榮階段。

5、高峰期(清初至清中葉):清初,《聊齋誌異》異峰突起,成為文言小說的又壹座豐碑。接著《儒林外史》和《紅樓夢》的出現,把中國古代小說發展推向了高峰,達到前所未有的成就。小說作家把自己的生命熔鑄在藝術作品中,從對封建政治黑暗的揭露,轉向對封建意識形態的認真反思;人物形象達到高度個性化。出現了反映個性解放思想的新人物,對封建社會的失望,使作家作品帶有更濃重的感傷和困惑情緒。從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到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近代小說尚未出現,這壹時期興盛的公案俠義小說和狹邪小說是古代小說的余波,所以也在高峰期介紹。

6、演進期(1895-1911):是近代小說時期,也是古代小說終結演進為近代小說時期。小說成為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戰鬥號角,大量繁榮,近代小說從內容上反映反帝反封建的鬥爭,提倡改良主義或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藝術上在繼承古代小說傳統的同時,逐漸接受西方小說的影響,人物、結構、語言方面都有重大的變化。

  • 上一篇:中考。政治簡答題分析說明題答題技巧。
  • 下一篇:怎樣鍛煉自己的藝術細胞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